8月19日的日历轻轻翻到,一群工作在社区的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师、技师、药师和医辅人员——像过去每一个清晨一样,七点准时开启大门,工作如往常一样程序化进行。我们日复一日分诊、问病史、写病历、做检查、量血压、测血糖、做随访、录档案、抽血、打针、收费、发药——动作简单重复却充满仪式敬畏。社区医师的战场不在无影灯下,而在居民每天的柴米油盐里。社区的诊室不大,却装着千家百户的健康密码。张阿姨的降压药该换了,李大爷的血糖最近总波动,刚搬来的年轻夫妇想咨询儿童疫苗接种……这些细碎的医疗需求,构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任务。有人说社区医师的工作太“小”,可正是这些“小”,筑起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王奶奶的心绞痛在晨间问诊时被及时发现,我们联系上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发烧的儿童被焦急的妈妈送来,物理降温、用药指导,直到孩子体温平稳。这些算不上可歌可泣的大事,却让每个家庭少了一份慌乱焦虑,多了一份安稳幸福。
委屈郁闷偶尔会有,曾因我们解释病情不够细致被误解,也曾因患者医疗流程不熟悉和结果不满意遭遇投诉。但更多时候是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上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孩子们奶声奶气的一句“谢谢医生叔叔阿姨”。这些瞬间像暖炉,驱散了心中的寒凉。我们学着把解释做得更周全,把流程想得更细致,不是怕了投诉与误解,而是知道——白大褂里藏的不仅是医术,更该有能接住委屈、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力量。
有人问,社区医师的幸福是什么?社区医师的工作太琐碎,可正是这些琐碎,让幸福变得具体可触。它不是冰冷的医疗指标,而是患者真实的笑脸和信赖。当我们看着社区里的老人能遛弯、孩子能奔跑,看着那些曾被病痛困扰的身影重新挺直腰杆,便会明白:能做这寻常日子里的守护者,就是最稳稳的幸福。守护,就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就是最温暖的处方。
今天,我们中午一起拍一张合影,发在工作群里,配文:“愿我们永远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也听得见居民的心声。”然后,又各自回到岗位。下午的工作照常,慢性病随访计划继续;明天早上,所有门诊和预防接种门诊依旧按时开启。

社区是我们的阵地,居民的笑容和肯定是我们的勋章。节日不是休息的理由,而是提醒初心的闹钟。我们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守护本身就是最质朴的爱,坚守在居民身边,让小病不拖成大病,让疑难杂症得到及时救治,这份平凡的守护,就是社区和谐幸福最坚实的底色。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守护着这片社区居民的健康,便是我们全体医师最踏实的幸福。 (郭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