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解大赛决赛终于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朱海霞的助演,最终我们获得了二等奖。这一场准备近4个月的比赛,让我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收获了很多。
记得在准备阶段的时候,之前曾经在市里比赛拿过一等奖的老师给我们做辅导,在辅导中,他提到当时他们科普形式和现在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科普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有趣味性。观众的审美也在逐步提高,对我们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如何能利用现在的 AI武器?如何能吸引现在观众的注意?这都是现在做科普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回头看第一遍的讲稿,和最后的讲稿有天壤之别。在准备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地把稿子里面过于专业,过于严肃的东西全部都剔除掉。每一次修改完,自己都录一遍音,然后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听众,来听自己的录音。一次次身份的转换,也是心理的转换。
以后大家会越来越重视科普的重要性,也会有更多的人参加到科普的队伍当中。那时候会有更多形式的科普作品出现,比如文字、视频、小品、歌曲、朗诵、漫画、快板、脱口秀等等,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把我们的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能学能用的科普作品。
科普,用各种形式把科学普及给大众。我想大家每个人心中,对科普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解。不妨把这些理解和想法,先变成一个简单的作品。希望早日看到大家的科普作品,一定会比我们的更精彩。(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