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一次行程。
出行那一天,我们一家四口,早上五点就出发,乘坐出租车赶往机场。当飞机在大兴机场缓缓起飞,我觉得我们的身份也在慢慢蜕变,我们不再是长居北京的上班族,而是春运路上的返乡人,脑海里想的,都是以前的事、故乡的人。
岳母患有高血压,并且一直控制得不太平稳。在当地医院治疗,也曾去大城市看过,效果都不太好。现在每天频繁拿出血压计自己测量。根据血压的高低决定自己掰药片的大小。
怎么吃药?岳母没有问过我,我也没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我知道专业医生都搞不太好的事情,我更不能信口开河。为了缓解专业知识缺乏的尴尬,我煞有介事地给岳母讲了讲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妻子挖苦我说你不是天天写科普吗?怎么不会治高血压?我脸红的争辩道:我们只是做一些常识的科普,并不针对具体的疾病治疗,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科普不能替代治疗。
回到家中,难免和亲戚吃饭喝酒。有时候我们也聊一些健康知识。比如痛风能不能喝酒?喝完酒脸红好还是脸白好?一般遇到这种场合,我都是静听附和,微笑不言。前面我说过,回到家乡,自觉身份也变了,我只是一个久违家乡的游子,不是正襟危坐的医生。我不能把一次家庭聚餐变成医学论坛,就像我们的科普宣传一样。应该首先有亲和力,不能为了体现专业,用一些深奥的词汇,让读者和我们疏远。
临走之前我特意去了一趟超市,买了两袋低钠盐,交给岳母,劝她以后做饭就用这种盐吧。高血压不能吃太多盐,岳母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平时放的盐不多,我见缝插针普及了一下知识,虽然咱们做菜的时候,自己觉得放的盐不多,其实我们还要放酱油和醋,还会吃腌制的咸菜,所以总体算下来,我们吃的盐确实多了。
现在回到北京,我又恢复到了工作的状态。我回顾了一下,这次春节回家。我只做了两件科普知识的宣传:第一,如何在家测量血压。第二,传达了减盐的理念。虽然只有这两件,我觉得已经足够。因为科普宣传是一件漫长的事情,需要我们多次提,好好说,做到“润物细无声”。
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想法和习惯,就要拿出护苗浇花的心态,不要急,不怕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