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文化

科室文化

首页 / 科室文化 / 正文

早春三月,芳华绽放。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央党校院区工会小组、院区护理组和各临床科室联合策划,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官锐园教授、周婷教授和毛琦助理研究员以“医院音乐干预与心理服务模式”专题培训形式为院区女职工献上节日祝福。活动现场,院区工会小组特别为每位参与者准备了音乐疗愈乐器空灵鼓和手指琴,希望将专业培训转化为可落地的暖心实践。


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官锐园教授分享的内容是《共情性沟通》。在院区伍蕊院长和康复医学科杨延砚副主任参与的‘视觉双关图’实验中,同一张图片正看呈现年轻女王、倒置则是老妇人形象。通过两位参与者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官教授温情提示“面对党校院区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就诊人群,医护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透过岁月读懂生命。”周婷教授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系统解析老年内科安宁疗护病房谵妄评估的‘适老’要点,通过对比不同量表的筛查效能,特别推荐了更适合老年认知特点的评估工具。

28391

毛琦助理研究员的《音乐干预技术的应用及操作》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临床案例,系统梳理了音乐治疗在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情绪调节等领域的应用。她现场引导的‘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令参与者印象深刻,多位医务人员反馈,在舒缓音乐伴随下,身体肌肉得到深度放松,部分人员甚至进入短暂睡眠状态,直观体验了音乐对身心的双重调节作用。随后实践环节,大家尝试用疗愈乐器进行演奏,毛琦老师表示“本次活动准备的空灵鼓、手指琴操作简单、音色柔和,非常适合作为老年患者的情绪表达媒介,大家可以学习演奏,并应用于临床。

院区伍蕊院长对这次专题培训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她在培训结束致辞中指出工会此次将专业培训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既赋能女职工成长,更通过创新形式诠释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精神。希望院区临床科室、特别是安宁疗护、康复训练等场景,如果能配合音乐干预治疗既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型的探索,也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有效路径

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活动展现了中央党校院区在特色诊疗领域的前瞻布局--“当医学遇见艺术,我们既是疗愈者,也被深深地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