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澳抗是什么回事?
有的患者说“我没有乙肝,只是澳抗阳性”,其实,关于感染乙肝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澳抗阳性、大三阳、小三阳、携带者、慢乙肝等等,这些名词就好比人的大名、小名、别名、曾用名,指向的都是乙肝病毒感染,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澳抗“到底是怎么回事?
HBsAg的发现
说起澳抗的发现,最早要追溯到1963年,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发现的,故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说的“澳抗”,后又被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被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HBsAg成分
HBsAg是成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糖基化包膜蛋白,由HBV外膜基因编码合成。形成途径有两条:1、由cccDNA转录HBV RNA在内质网合成后经Golgi小体分泌;2、核心颗粒不成熟的双链DNA与细胞DNA整合,整合的基因片段也可转译。血清中的HBsAg有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3种类型。感染者血流中HBsAg绝大多数为小球形颗粒,病毒活跃复制期中同时有少数长短不一的管型颗粒。小球和管型颗粒称为亚病毒颗粒,是空缺的外膜,不含病毒核心。即使在病毒复制活跃的病例,这些亚病毒颗粒也远多于含病毒核心的Dane颗粒(病毒颗粒)102~105倍。
病毒颗粒反映的是机体HBV DNA的水平,即病毒复制情况,亚病毒颗粒是过剩的HBV外壳蛋白,是cccDNA转录的标志。因此,HBsAg的存在就说明了肝内cccDNA转录的存在,更多反映的是肝内病毒控制即免疫控制,而不只是抑制病毒复制。
一、 HBsAg如何检测?
HBsAg检测试剂
定性检测
1.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半定量/定量检测
1.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icrochernnllmine9cence immunoassay,MEIA)
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TRFIA)
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做过评价,各种方法也有其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各医学实验室根据其自身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医院现在采用的是电化学发光法。
HBsAg阳性解读
检出HBsAg阳性的个体可以诊断为HBV感染;由于窗口期和隐匿性感染的存在,HBsAg阴性的病毒性肝炎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HBsAg阳性时的炎症活动或急性发作也未必全部由HBV引起,也可能由于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或者脂肪性、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炎引起,因此,需结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乙肝不同时期HBsAg检测的作用
乙肝自然史的变化过程中,HBsAg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水平,因此,HBsAg的水平和变化可以作为自然史不同阶段的重要观察指标。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HBsAg水平最高,可达5log10IU/ml,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后逐渐下降;在HBeAg阴性患者中出现炎症活动者HBsAg水平可高于非活动患者。有研究显示,HBsAg水平和基因型相关。在中国HBeAg阳性患者中,基因型是HBsAg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因B型患者高于基因C型。HBsAg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现在也有一些报道,发现HBsAg水平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是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 .01)。
乙肝治疗过程中HBsAg检测的作用
前文提到,HBsAg与反映病毒复制的HBV DNA合成途径不同,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数量相关,与HBV DNA消长并不完全同步,这在核苷酸类似物(NAs)的抗病毒治疗时表现尤为突出,很多医生和患者已经观察到,随着HBV DNA下降,存在HBsAg波动、不降、或者反而升高的现象。
相反,对于长效干扰素的治疗,HBsAg水平能够很好地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治疗应答,与HBV DNA定量结合用于临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起到互补作用。
中国也已出具专家共识,建议HBeAg阳性初治慢乙肝患者选用干扰素治疗,并根据治疗24周时的应答选择继续干扰素单药或联合核苷治疗的路线图,对于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感染疾病科 李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