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感高发的秋冬季,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已被证实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有效方法,在我国亦已开展多年,有效地降低了流感发病率和病死率。今年甲型H1N1流感施虐全球,由于是一种新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人群普遍易感,须接种专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方能起到预防作用。虽经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生部门大力宣传,仍有很多人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心存疑惑,故以下按照卫生部《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及意见解惑常见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目的是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减少特定人群中暴发疫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流感大流行的危害。
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要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进行。
根据目前的资料,疫苗适用人群的年龄为3岁以上人群。优先考虑的人群为: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学生及教师、慢性病患者等。具体接种人群由实施省份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苗供应量及疫情监测结果等因素确定。
三、目前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什么品种?如何注射?
2.接种剂量/剂次:15μg/0.5mL,1剂次。
5.其它:可在左右上臂同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如受种者近期已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最好间隔14天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全身反应: 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常(活动减少/增多)、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
以上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小时内。
1.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
1.疫苗接种前要认真阅读《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和通知单》有关内容,了解接种目的、禁忌症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实申报本身原有的疾病状况,签署同意书。
2.接种完毕后在现场指定区域观察30分钟,确认无异常后再离开。有不适及时向现场救护人员汇报。
3.听从接种点人员安排,按流程有顺序地接受接种,维护良好的接种秩序。
5.接种者应在24小时保持接种部位的干燥、清洁,不要马上洗浴,多休息;接种部位如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的现象,属于正常反应,24小时后即可恢复;若出现红肿情况,可冷敷接种处,若疼痛或出现硬结,可热敷接种处。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应立即赴医院就诊。
根据我国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需要,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由政府统一采购,国家统一调配,优先用于重点和关键人群,个人是不能自行购买的。
受种者应到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受种者一旦发生可疑的不良反应,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由于疫苗需要在2-8℃条件下保存,自行带走接种容易造成疫苗受热后效力降低,形成无效接种。
八、3岁以下的儿童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吗?
目前不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
九、对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是否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不能。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因此对普通季节性流感疫苗过敏的人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十、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有预防效果吗?
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用的病毒株是不同的,尚未有研究证明两种疫苗之间有交叉预防作用。建议除了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外,还应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十一、我国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10个疫苗厂家在7个省份已经生产,13000多志愿者接种了疫苗。
根据接种第一剂疫苗21天的血清学结果,疫苗的血清学效果和安全性达到了WHO和欧盟的标准。接种15μg/0.5mL无佐剂疫苗的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超过85%。
甲流感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的不良反应是轻度发热、头痛等等,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还没有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十二、 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能力是否可满足需要?
疫苗供应能力不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全球超过90%的流感疫苗生产能力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自行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株,通过接种鸡胚、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等程序制成。生产疫苗用鸡胚供应量、接种鸡胚能力、病毒增殖率、疫苗灌注和包装能力等因素均可影响疫苗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已有8家疫苗企业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按现有产能,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可生产1亿人份。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现有流感疫苗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还不能满足所有国民的接种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供应情况,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组织疫苗生产供应的能力,并加强疫苗生产相关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扩大产能,保障防控工作需要。
在综合目前全球及我国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使用建议、以及我国疫苗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确定了我国的接种策略,即优先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重点地区是指疫情较重、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疫情严重程度主要是根据甲型H1N1流感监测结果、聚集性病例发生起数和发病数量等因素综合判定。
现阶段,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外交、口岸检疫、海关、边检、铁路、民航、交通、电网、殡葬等关键岗位公共服务人员和一线医疗卫生人员,托幼机构教职工和中小学校学生及教职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等。经测算,全国上述重点人群总数约为3.9亿人。具体接种人群由实施省份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苗供应量及疫情监测结果等因素确定,并科学、有序地实施免疫接种。
我国将根据疫情的进展和疫苗供应能力的提高,适时调整重点人群的范围。
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采取的是综合性的措施。防控策略是“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接种疫苗只是预防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疫情防控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减少或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配带口罩、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