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动态 > 正文

我科举办“慢阻肺与共病管理学习班”

发布时间:2025-06-12    点击数:

2025年6月6日-8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慢阻肺与共病管理学习班”【项目编号:2025-03-02-049(国)】在京成功举办。本次学习班围绕慢阻肺与共病的诊疗与管理这一重要课题,汇聚了呼吸、心血管、胸外、放射、康复、药学等多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授课,来自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员参加了学习班。

 

学习班负责人孙永昌主任致辞并讲授

“慢阻肺共病多学科诊疗模式”

学习班负责人孙永昌主任在致辞中说,随着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共病管理能力至关重要。2024年,我科牵头建设的“慢阻肺病诊疗中心”成功获批“1+N”学科群模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该项目整合胸外科、康复医学科、职业病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中医科等多学科资源,构建了慢阻肺个体化全流程管理和共病管理新模式。

随后,张立强主任医师详细讲解了合并慢阻肺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筛查管理,周庆涛主任医师通过MDT案例展示了多学科协作的实践价值。

    

现场参访

为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班特别为学员安排了临床参访环节。学员们分组参观了呼吸科普通病房、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肺功能室及睡眠医学中心,实地观摩了慢阻肺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全流程。在ICU重点学习了无创通气等关键技术操作,肺功能室展示了标准化检测流程,睡眠中心则演示了多导睡眠监测的实际应用。通过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与操作示范,学员们对慢阻肺的全程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次日课程涵盖基础与临床研究。陈亚红主任医师深入剖析了共病发生机制,并讲解了慢阻肺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徐昕晔主任医师和梁瀛主任医师讲解了"心肺共治"的新理念;北京医院郭岩斐主任医师通过流行病学数据揭示了共病的疾病负担,并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了优化治疗策略的经验;闫崴主任医师和强光亮主任分别从内外科角度讲解了慢阻肺合并肺癌的诊疗策略和认识进展。

 

最后一天课程注重实践应用。中日友好医院影像学专家刘敏重点讲解了肺CT在共病评估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早期肺气肿分型、肺动脉高压影像学标志及肺癌筛查的优化流程。沈宁主任医师讲解了慢阻肺合并肺曲霉病的诊疗进展,常春主任医师分析了慢阻肺与支扩/哮喘重叠的特点和治疗选择。应颖秋药师系统梳理了慢阻肺与共病患者的用药管理要点。

 

学习班会场

本次培训既有前沿知识传授,又有MDT案例研讨,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慢阻肺共病管理能力。在国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我科“1+N”学科群模式的创新实践,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可推广的共病管理范式。与会学员普遍反馈课程内容全面且实用,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 100191

联系电话: 010-82266699   E-mail: 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