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
1987年7月任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1994年7月任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2000年6月通过人才引进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2001年8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7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 2010年8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 2018年12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机场院区副院长。
科研工作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方面全国领先,首创静脉rt-PA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
学术兼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康复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康复组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副会长;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急性期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常委;
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脑病评价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专业组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分会介入组委员;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会员;
世界卒中协会会员;
日本基因治疗学会会员;
北京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受聘为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和"全民健康活动"专家组成员。
获奖情况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论文
医学博士(MD,PhD)、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机场院区副院长
教授、研究生导师
1982年9月--1987年7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7月:就读于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病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分别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2002年5月--2004年8月在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读博士后研究。
1987年7月任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1994年7月任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2000年6月通过人才引进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2001年8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7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
2010年8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
2018年12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机场院区副院长。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康复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康复组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副会长;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急性期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常委;
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脑病评价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专业组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分会介入组委员;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会员;
世界卒中协会会员;
日本基因治疗学会会员;
北京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受聘为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和"全民健康活动"专家组成员。
《中国卒中杂志》编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和《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80多篇;副主编或参编专著4部,主译或参译专著3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方面全国领先,首创静脉rt-PA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主攻方向为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疑难杂症。
著作与译著
《中国卒中杂志》编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和《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