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腔科普 > 疾病科普

​“端阳菖蒲香,角黍金丝尝。九子粽入堂,五彩梦飞扬。”

——可是宝宝吃完粽子,嘴里怎么好像起泡了?

发布时间:2025-05-29    点击数:


“端阳菖蒲香,角黍金丝尝。九子粽入堂,五彩梦飞扬。”

——可是宝宝吃完粽子,嘴里怎么好像起泡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马上要进入倒计时啦~今年的考生们都好有福气:伴着端午节的阵阵艾草香和龙舟赛的声声锣鼓响,走上了考场。家长们也早早给孩子准备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北方甜粽,南方咸粽,以及许多新奇口味的“网红爆款粽”。希望孩子们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也可以收到一份“辟邪驱疫”的美好寓意,顺利地完成考试。一颗颗粽子宛如一枚枚时光胶囊,带着青箬叶片包裹的清香,链接了由古至今的美好祝福——“一举高粽(中)”。孩子们围着刚煮熟的粽子,急吼吼下口的同时却需要家长多留意,不要让家里的宝贝们因为吃粽子导致口腔里出现“甜蜜的泡泡”哦! 

吃粽子怎么会让口腔里出现“泡泡”呢?又可能会使口腔黏膜上出现什么样的“泡泡”?

 

1. 黏液腺囊肿

北方小朋友们经常会吃到“枣仁馅”甜粽子。两头尖尖的枣核,可能会刺破孩子的下唇和舌部,导致黏膜下小的唾液腺腺体受伤;有时候小朋友吃粽子比较急,咬到自己,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时候,孩子的嘴唇内侧或舌头上会出现一个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水泡”。大多黄豆至樱桃大小,质较软,有弹性。很容易被咬破,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而后“泡泡”消失。待愈合后,又可以再次被黏液填满,再次形成“水泡”。

 

图片来源:陈博然医生临床病例  (请勿随意转载)

  

2. 创伤性血疱

小朋友如果一口吞咽刚刚煮好的过烫、过硬的馅料,或者较大块的粽子,都可能会导致烫伤、擦伤娇嫩的口腔黏膜引起血疱。

孩子因为进食创伤造成的血疱可能会发生在咀嚼侧易受到摩擦的软腭、颊、舌等部位。初期时血疱疱液鲜红,之后可变为黑紫色,疱壁薄易破,破溃后遗留鲜红色创面。一般愈合较快,如果继发感染会形成溃疡或糜烂,表面有黄或白色假膜形成。

 

图片来源:https://www.medscape.com/

 

3. 接触性过敏性口炎

有一些小朋友属于超敏体质,对一些通常无毒害的特殊食物(比如一些粽子中的馅料、添加甜味剂等)比较敏感,接触后发生过敏反应所引发的口腔黏膜疾病。

这类孩子可能会在口腔中与粽子直接接触、以及临近部位出现黏膜的局部水疱、红肿及糜烂,表面渗出形成伪膜覆盖,灼痛感比较明显。

 

图片来源:

Kerre S , Goossens A . Allergic contact cheilitis/stomatitis due to beverages and food, an underreported diagnosis. Contact Dermatitis. 2025; 92(3): 248-250. doi:10.1111/cod.14725.

 

文章的最后,祝福所有高考生小伙伴们健康平安,金榜题名!

  

作者:陈博然 住院医师

 


 

 

 

  

分享

推荐新闻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