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的大便里有粘液和血丝,一定是细菌性痢疾吗?
宝宝大便中有黏液血丝的原因是:肠黏膜发炎糜烂,然后脱落,与粪便一起从肛门排出,带有血丝的粘液便就产生了。
细菌性痢疾具备的条件: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7月份是它一年中最为“凶悍”的发病季节。普通型的细菌性痢疾起病急,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中有脓血、黏液、量少、有里急后重。主要是粪—口传播。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的传播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可以通过便培养明确诊断。
如果宝宝家里环境很干净,没有病患接触史和不洁饮食史,大便中虽然有黏液血丝,但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超过两周以上,就不一定是细菌性痢疾了。这是因为肠道的非正常免疫反应也可以造成黏膜坏死脱落,出现与细菌性痢疾相似的大便改变。最常见的疾病食物过敏所致的结肠直肠炎。少见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等。
2.什么是食物过敏?喂母乳的宝宝为什么也会出现过敏性腹泻?
食物过敏是指由于摄入某种食物后引起的有免疫系统参与的反应,可出现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的症状。这种症状可以表现的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在婴幼儿时期引起食物过敏的最常见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鱼、虾、小麦、大豆、某些水果等。其中鸡蛋中的卵类粘蛋白、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球蛋白、花生蛋白中的Arah1和Arah2被认为是主要的致敏原。有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并未摄入牛奶和其他食物,但也表现对食物的过敏。这是因为在宫内或生后早期,过敏原反复刺激,可延迟或抑制婴儿期免疫系统Th1细胞的发育,而使Th2细胞呈持续优势状态,两种细胞发育的不平衡导致过敏。母体的血清抗体也可以意外地通过胎盘使胎儿被动致敏,或大分子食物抗原意外地通过胎盘致敏胎儿,使宝宝在出生后再次摄入同类过敏原时,出现过敏症状,这就可以解释纯母乳喂养婴儿虽尚未接受牛奶、鸡蛋等食物,却常可见到过敏症状,过敏原检测呈阳性反应。另外,母亲在哺乳期摄入食物,某些食物的活性片断可以通过母亲的乳汁分泌传递给宝宝,使其出现免疫反应。母亲和宝宝回避可能过敏的饮食是减轻孩子痛苦的主要手段。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则需要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来代替全蛋白奶粉。
3.乳糖不耐受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乳糖是存在于人乳和动物乳中的一种糖,如果宝宝不能产生足够的消化乳糖的酶,就会使得乳糖在肠道内聚积,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有机酸分子,使得肠道内渗透压增加,身体的水分会渗透到肠道内,水分从肠道排出造成腹泻。当然,因为乳糖的不消化,还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上述情况可称为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又分为: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前者为遗传代谢性疾病,生后即可出现。相对少见。后者可因为病原体感染肠道后导致继发性小肠绒毛上皮的乳糖酶分泌不足而引起。简单的检查可以帮助乳糖不耐受的诊断就是反复检查大便的pH均小于6,并且可以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进一步确诊试验如:氢呼气试验和肠道黏膜活检等。另外,如果服用了不含乳糖的奶粉后,宝宝的腹泻症状好转,也可说明宝宝腹泻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引起的。
4. “秋季腹泻”与“轮状病毒肠炎”是一回事吗?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北京多发生在10-11月,呈散发或小流行,夏季也有散发病例。“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传播途径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传染性强,易感者只需10个病毒即可感染,并且可以家庭内和医院迅速传播。感染后可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可长时间存在,但有无保护性尚未能肯定。潜伏期一般1-3天,多发生在6个月-2岁婴幼儿。起病急,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腹泻严重的宝宝常并发脱水和酸中毒。有些宝宝还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病程约3-8天。大便镜检无白细胞或偶有少量。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对于本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呕吐不严重的患儿,可用口服补液纠正和预防脱水。抗生素治疗无效。
5.怎样能够预防轮状病毒肠炎?
“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轮状病毒不仅可以通过与病人的接触来传播,还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爸爸、妈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地预防“秋季腹泻”。首先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食生、冷食物,喝开水,要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第二:餐具(菜板,刀叉,榨汁机,各种容器等)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第三:冰箱内放置的宝宝的食物要用干净的容器放置。必须煮沸后食用。第四:不要因为天气转冷,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第五:少去病人集中的医务场所,不去公共游乐场所,减少接触腹泻患者的机会。第六: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的丰富的营养,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注意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第七:最重要的是不要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通常病程比较短,可以自愈。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在治疗时以对症处理为主。但严重而持久的腹泻,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可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适当给予止泻药和预防脱水的治疗。
6.宝宝得了腹泻为什么容易出现脱水?
脱水是指身体内的液体,特别是细胞外液大量丢失到体外,造成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年龄越小的宝宝身体中水分占体重的比例越高,并且细胞外液所占比例高,细胞外液相对细胞内液来说更加不稳定,水分很容易丢失。婴幼儿的每日需水量较大儿童和成人为多,体内外水的交换量大,所以婴幼儿对缺水的耐受性更差。如果腹泻丢失水分较多,且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就会出现脱水。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宝宝以下一些表现时,可能宝宝存在脱水了,需要立即去医院看医生。宝宝精神不好、老爱睡觉,不爱玩耍。皮肤发灰、干燥,弹性较差。前囟和眼窝有些凹陷,口腔黏膜略干燥,尿量减少。四肢发凉等。
因为腹泻时,宝宝通过大便丢失一部分肠液,肠液是碱性的,所以严重腹泻的患儿还容易出现酸中毒。表现为精神差、肤色灰暗、口唇呈樱桃红色、呼吸深长等症状和体征。
对腹泻的患儿,应警惕发生脱水和酸中毒,如有上述情况出现,应引起注意,及时送医院治疗,否则延误几个小时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7.医生为腹泻的宝宝开的口服补液盐,怎样正确给宝宝使用呢?
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在全球推广的。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不同配方的口服补液盐,一种是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另一种是降低了渗透压配方的口服补液盐。因为两种配方在服用时与水的配比浓度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给予配置。在给宝宝应用时应注意:如果口服补液盐水配少了,浓度过高,反而会使得细胞内水分向肠道内流动,随粪便排出,加重患儿腹泻。如果口服补液盐水配多了,浓度过低,起不到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的作用。并且不是所有的腹泻的宝宝都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的如:新生儿,腹泻伴有频繁呕吐、腹胀的宝宝,脱水很严重的宝宝不能用口服补液盐来纠正脱水,应该用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口服补液盐中的钾和钙含量都不高,如果宝宝出现低钾或低钙的情况,需要额外补充钾或钙。
8.益生菌作为腹泻的辅助治疗药物,能够长期给宝宝服用吗?
爸爸、妈妈在使用益生菌治疗宝宝腹泻时有很多疑惑: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益生菌,还有益生元、合生元,它们是一回事吗?究竟选用哪种好呢?是不是可以给宝宝长期使用?她们能和抗生素一起使用吗?益生菌是指有益于宿主健康和/或生理功能的含有足够数量的非致病性的特定的活菌制剂,通过改善宿主肠道等黏膜表面的微生物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元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生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低聚果糖、纤维素等)。合生元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剂。虽然,益生菌制剂根据菌株的不同有许多种,但是国际标准要求其必须是安全、有效、持久、稳定、口味能够被宝宝接受。人们通过研究发现益生菌有下列作用:帮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旅行者腹泻、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感染引起的腹泻等。
但是世界粮油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益生菌对某些特定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还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益生菌进入血液引起感染;益生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对人体有不良反应;益生菌可能产生耐药基因的传递等。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益生菌,擅自长期给宝宝服用是不可取的。
9.宝宝腹泻了,一定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吗?
宝宝腹泻了,家长十分焦急,经常会要求静脉点滴输抗生素。这样不利于宝宝腹泻的治疗。因为宝宝腹泻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因为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腹泻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临床征状。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引起急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因是感染。侵袭性细菌感染,细菌侵入到肠道黏膜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坏死,需要应用抗生素。而肠毒性肠炎主要是细菌产生毒素引起肠道渗透压改变和肠道分泌的异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无特效药治疗,也不需要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宝宝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强,出现腹泻。其他非感染性原因如牛奶过敏,胰腺功能障碍,酶代谢异常、炎症性肠病等均可致慢性腹泻。除侵袭性细菌感染外,抗生素对其他原因造成的腹泻毫无治疗效果,而且容易引起菌群紊乱,造成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所以,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一定要根据宝宝的腹泻原因来定。
10.腹泻宝宝的家庭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婴幼儿腹泻除应及时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家长常常担心宝宝腹泻后会出现营养不良,在宝宝腹泻时给予较多的高蛋白食物,其实此时患儿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酶分泌异常,这样做会加重胃肠负担,使病情加重,或者延长病程。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部分的职务前卫均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因此在宝宝腹泻时,应避免食用纤维较多的食物,如叶菜类、笋类、瓜类等。若为轻微的腹泻,则可选择也叶菜较细嫩,纤维较少的食物。要给宝宝提供热量,宜补充米饭等五谷食物,如婴幼儿营养米粉、粥等。烹调方式应选择清蒸、水煮的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不宜消化的制作。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泻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要注意护理好孩子的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父母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生病宝宝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人。口服足够液体以预防脱水。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腹泻奶粉,但是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腹泻病因的人群。比如: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应用深度水解蛋白或者氨基酸奶粉,乳糖不耐受的需要用免乳糖奶粉,对于有慢性腹泻的人工喂养的患儿要在儿科消化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奶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