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小常识 > 正文

面对腹泻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9-09-04    点击数:

腹泻对宝宝来说,是极其常见的问题,大多数患儿都在两周岁以下。不论是着凉了还是饮食不当或进食了污染的食物,都可能引起拉肚子。然而孩子与我们成人不同,腹泻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如若腹泻引起了电解质紊乱,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宝宝腹泻的5大因素

1.肠道内感染

主要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进入肠道内,进而引发感染,可导致儿童腹泻。

2.肠道外感染

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时,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

3.饮食不当

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宝宝。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

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肠道内发酵而造成腹泻。婴儿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喂养,或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粘液。

4.过敏性腹泻

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5.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孩子腹泻常见哪些症状?

讲完导致的因素,再来谈谈怎样才算是腹泻了。

腹泻是这样滴:如果孩子的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大便较稀,多呈水样、蛋花样,或者含有明显的黏液脓血,就是出现腹泻症状了。儿童腹泻的同时往往伴有呕吐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可出现眼眶凹陷、口渴感明显、尿量减少。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体温偏高,出现发烧的症状,往往精神不佳,严重时可能伴有抽风、昏迷的症状。

孩子出现腹泻,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第一,家长应及时将宝宝的大便送检。

平时最好在家中备上一个医院化验便常规使用的便盒,最好不要刮取尿不湿上的大便,留取大便后最好在1小时以内送检。为及时有效,家长可以选择将标本送附近医院化验。

第二,抗生素的使用最好听取专业医生意见。

一般来说,如果大便化验可见较多白细胞,甚至有血丝,侵袭性细菌感染可能性大,结合病史可考虑应用抗生素,而且应该在大便常规化验正常后才能停药,不要过早停药。

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反复时,应及时复诊,做大便培养、大便寄生虫、肠道特殊感染等相关检查,如同时有体重下降甚至需进一步肠镜检查明确腹泻病因。如果大便化验未见或只有少量白细胞,多为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可暂不应用抗生素,口服益生菌、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支持治疗。

第三,急性腹泻时,最严重的情况是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失衡。

如果宝宝大便含水量多且腹泻次数多或同时合并呕吐、进食差,极易合并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失衡,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液盐,重症需要静脉点滴补液。否则,可以继发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表示已有脱水现象:

嘴唇及皮肤干燥,失去弹性。

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泪少或无泪,哭的时候流不出眼泪。

眼窝凹陷, 囱门凹陷(一岁半以下的小儿,囟门尚未关闭,脱水严重时会出现囟门凹陷的情形)。

第四,有时宝宝在急性肠炎之后,因肠粘膜受损,会引起暂时性的乳糖耐受性不良,导致较长时间的腹泻。

此时,可更换专门的腹泻奶粉(免乳糖配方),帮助孩子更快恢复。

宝宝腹泻如何护理和治疗?

当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就算是腹泻了,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去护理和治疗呢?

儿童腹泻的治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A、提前防止脱水情况的出现;

B、改善并努力制止脱水的情况;

C、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D、正确服用药物。

参照以上四个部分,具体的措施如下:

1.儿童刚开始出现腹泻的情况的时候,家长就需要让孩子口服足够量的液体同时继续喂养,液体可以是糖盐水或者米汤加盐溶液。调节好饮食,轻者不必禁食,可适当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喂乳的时间,停吃牛奶、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淡盐水、米汤、稀藕粉等。

病症重的应禁食4~6小时,如禁食一定时间后症状缓解,可逐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

2.轻度、中度脱水的儿童口服一定剂量的补液,重度脱水的儿童则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脱水情况。

3.每天定时、定量进行饮食,按照病症正确服用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布拉氏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可缩短腹泻病程,效果良好。

最后,我们来讲讲如何预防宝宝腹泻,让孩子免受腹泻之苦!

1.注意卫生清洁。食品应新鲜、清洁,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保持饮用水洁净,孩子及其看护人都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坚持母乳喂养尤其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

3.注意饮食质量。添加辅助食物时,应当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由少到多”逐次进行添加,应当杜绝一次添加多种食物或者添加时间过晚的情况。同时,喂养的过程中,奶和食物的量不能同时增加,反而应适当减少,给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4.防止受凉尤其是腹部受凉。孩子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因而容易受较凉空气的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虚而入。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