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季,除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儿科门急诊常见的感染性病例之一。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也可发生疱疹,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较强,可流行或散发,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多见于婴幼儿,一般病程4-6天,重症可持续2周。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退热药效果不佳,常常伴有咽痛、流涎、厌食及呕吐等,少数儿童发展为手足口病。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咽峡部甚至上颚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周围有红晕,中间黄白色的疱疹,2-3日后红晕增大,疱疹破溃形成黄白色溃疡。疱疹部位多见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前部。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患儿注意休息,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轻至中度发热,可给予冰袋或退热贴等物理降温,体温>38.5℃时,可给予退热药。同时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利巴韦林喷咽部抗病毒治疗。如果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可考虑加用抗生素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注意清洁,防止交叉感染。从公共场合回家要注意洗手。一个家庭中有多名儿童,要注意分餐,室内通风。
大多数为自限性轻型病例,预后良好,极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合并脑炎、肺水肿及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