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骨科进修感悟
— 刘亮 —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骨科高级研修班的一年学习生涯已近尾声。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回望这段充实的时光,心中满是感激与不舍。当初从山东淄博来到北京时的激动与忐忑仿佛仍在昨日,作为山东省淄博市市立医院的一名脊柱外科医生,能师从全国知名脊柱外科专家、脊柱肿瘤大师韦峰教授,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际遇。这一年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北医三院骨科的学术高度与大师风采,不仅让我从一名脊柱肿瘤的新手逐渐窥得肿瘤治疗的真谛,更让我在领悟医学之道的过程中,收获了恩师的教诲与兄弟般的情谊。
初次见到韦峰教授,他亲切地叮嘱我妥善安顿生活,并迅速为我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份体贴与关怀让我在陌生环境中倍感安心。在这份温暖之中,我同时感受到他对专业的一丝不苟——他针对我的学术基础和职业发展,提出了既严谨又富有洞见的要求和建议,展现了一位顶尖专家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望。正是这种严谨与温暖的完美融合,让我得以迅速融入北医三院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同时也感受到了骨科团队如家人般的包容与支持。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逐渐体会到这位全国知名脊柱外科专家不仅以其精湛的手术技术闻名遐迩,更因其严谨苛求的学术态度和极致细致的教学方法令人钦佩。而正是这种“严苛”背后的极高标准,让我从压力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了专业能力和个人认知的双重飞跃。
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韦教授从每一台手术的术前准备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管理,无不体现出作为顶尖脊柱外科专家的严谨态度和高超技术。术前,韦教授特别注重病例的详细分析和手术的精心设计。他会从影像学检查的每一个细节入手,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对风险评估有着非常成熟的见解,让我深刻认识到术前设计的重要性。

术中,韦教授的操作充分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手术步骤的深刻理解,他对每一个操作细节的苛求令人叹服。从暴露、止血到截骨、固定,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将每个步骤细致拆解,手把手按照标准模式进行指导,并耐心纠正我的错误操作,这种精益求精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在以出血凶猛著称的脊柱肿瘤手术中,韦峰教授展现出对止血极为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常说:“我们要坚信没有止不住的血。”这一独特的心法与精湛的处理技巧相结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他对解剖结构的精准判断和对手术器械的巧妙运用,更是令人叹服。无论是复杂高难度的手术还是常规手术,他都严格遵循手术原则,并强调每一个细节,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每一次跟随韦教授参与手术,无论是站在手术台旁静心观摩,还是作为助手操作,我都能汲取独特的技术要领,同时深刻领悟到何为真正的专注与敬业精神。在手术台上,他的手术风格沉稳而精准,每一次观摩都让我收获颇丰。一年来,我也有幸多次作为一助协助完成多台复杂手术,这种信任与认可让我倍感自豪。

参与手术
术后,韦教授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特别重视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我牢牢记得每次手术后,韦教授都会仔细询问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营养、康复等的每一个细节,并反复叮嘱团队全程跟进。在对病人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注中,我体会到医者的责任与仁心。这种全面细致的术后管理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术中精湛的操作,更离不开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预防以及整体状态管理的全程关注。这一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也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术后查房查体
临床教学
其次,在教学方面,韦教授更是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令我印象深刻。在北医三院骨科脊柱组进修的一年中,雷打不动每周二上午的教学查房是令我感触最深的学习环节之一。韦教授对教学一丝不苟,他曾在病例讨论中反复追问“为什么”与“如何”,引导我们层层剖析,直至找到最优解。正是通过每一次细致的教学查房,韦教授有意识地培养每位进修医师形成科学严谨的诊疗思维,引导我们多角度分析问题。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诊断书写和诊疗方案制定,韦教授对规范化的要求始终贯穿诊疗全过程。在这种严谨而务实的教学氛围中,我也得以澄清了许多知识盲点和概念误区,辨明了诸多似是而非的医学观点,更让我获得了受益终生的临床思维方法与人文关怀理念。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韦教授在讲解“Hoffmann's sign”时,发现自己的阐述存在不够准确之处。当天下午,他立刻查阅了相关文献和外文书籍,并将整理好的内容发给了我们每一位查房的进修医生。他还郑重地向大家道歉,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诚恳负责的精神。

脊柱组大查房
科研能力
韦教授对我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既严格又全面,从我刚来学习之初,韦教授就为我设定了明确的科研发展规划和论文写作方向,指派科研组的胡攀攀、王奔老师亲自带教,同时刘寅昊、景泽昊、陈佳升、雷俊财等老师也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从科研数据的采集到文献查阅与管理,从数据分析到科研方法的应用,我在他们的细致指导下不断提高。通过定期参与课题汇报会,我不仅受益于系统化的学术培养,还深刻感受到科内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温暖的关怀。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高效使用文献管理工具Zotero的方法,提升了文献检索与管理的效率,夯实了科研的理论基础,并参与了脊柱肿瘤领域SCI英文论文的撰写。这种经历让我从科研的“学习者”成长为能够独立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者”,完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蜕变。
多学科诊疗(MDT)
作为一位脊柱肿瘤领域的顶尖专家,韦峰教授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脊柱肿瘤全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他担任这一会诊模式的组织者与核心人物,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博的医学知识。他不仅对脊柱肿瘤的诊疗有着出色的个人见解,同时还掌握放疗、化疗、病理等跨学科的前沿动态,能从整体上为患者制定最优方案。在多学科团队中,他凭借全面的知识储备、精准的专业评估以及强大的逻辑能力,成为团队讨论过程中的权威。他的主持风格既严谨又高效,会议中的每个细节都被充分探讨,所有参会专家都为他专业的见解和科学的态度折服。更重要的是,韦峰教授在业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脊柱肿瘤多学科会诊模式成为国内同行学习的典范。他不仅团结了医院内部的专家,还频繁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展开合作,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为患者争取到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诊疗方案。韦老师也常常提醒我们,回到单位后,要想更好地开展脊柱肿瘤手术,不仅需要我们自身扎实的技术功底,还必须充分联合院内的“兄弟科室”,例如病理科、核医学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形成通力合作的多学科会诊(MDT)团队。只有依靠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集体智慧,才能从诊断到治疗各方面提供更精准、高效、全面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这也是我回到单位后着手开展的首要任务。

在这一年中,我更加体会到了他严格要求之外的温暖与关怀。与其说韦峰教授的严格是“严苛”,不如说是关爱与寄予厚望。他不仅在学术上以高标准要求我们,更在生活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韦教授多次鼓励我要充分利用北医体育馆锻炼身体,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不仅掌握了游泳技能,更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到坚持与自律所带来的成就喜悦,领悟到自强不息与健康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深远意义。
在假期时,他还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让远离家乡的我们品味到了家的温馨与亲切。在家中除了品尝美食外,韦教授还亲手为我们泡茶,茶香氤氲间,他分享了茶道文化的精髓与心得,仿佛将我们带入宁静的精神世界。在悠扬的交响乐旋律中,韦教授还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生活阅历与成长故事,他的智慧与幽默直击心灵深处,给了我们许多学习和人生的启发。那一刻,他不仅是我们的导师,更像一位亲切的长者,给予我们家的温暖与关怀。这次聚会不仅拉近了我们与教授的距离,更充实了我们的思想与精神世界,让人难以忘怀。

家中做客
更让我难忘的是,他在空闲之余组织我们沿着河畔进行了充满趣味的骑行活动。在繁忙的学习间隙,用另一种方式展现了教学相长的温情,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忙碌中寻找生活的乐趣。韦教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了归属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与成长的信念。这些温暖而难忘的经历,不仅让我获得了专业上的进步,更让我感受到一位导师的高尚情怀与人格魅力。

山中骑行
韦教授的严谨与温暖,犹如两座灯塔,既照亮了我的学术之路,又温暖了我前行的步伐。这份深远的影响,将贯穿我的整个职业生涯,让我在未来的每一步都充满信心与力量。我将秉承韦主任的言传身教,把所学所悟融入临床实践,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温情如春的关怀,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值此别离之际,谨向韦峰主任以及北医三院骨科的所有老师和同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这一年来无私的指导和真挚的关怀。这段难忘的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时刻激励我砥砺前行,笃行不怠。惟愿将万千感激化作行动,铭记师恩,不负使命!

刘亮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中共党员
任职山东省淄博市市立医院脊柱外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24-2025年参加北医三院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一年,师从全国知名脊柱外科专家、脊柱肿瘤大师韦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