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特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诊疗特色 > 正文

血液内科诊疗特色

发布时间:2023-09-05    点击数:

血液内科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临床工作重点同时面向全内科面向全院既研究原发的血液病同时也重视研究其他专业患者面临的各种血液学问题。我科室依托医院完备的学科体系、丰富的病源及先进的检测及治疗手段,以临床研究队列为抓手,形成多个亚专科学组,满足疑难患者的诊治需求,大大提高了学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血液内科已成立了淋巴瘤/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浆细胞疾病学组、白血病学组、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红细胞疾病学组、血栓与止血学组、罕见病学组、核辐射医疗救治学组等。

1.淋巴瘤/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淋巴瘤/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是我科的特色及强势学组,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学组组长为血液内科主任景红梅教授,骨干成员包括杨萍副主任医师、张伟龙副研究员等。学组近5年发表文章57篇,其中SCI收录20篇,申请基金21项。已建立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细胞淋巴瘤及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等五个大型队列研究。其中套细胞淋巴瘤数据库是我国最大最完备的淋巴瘤亚型数据库之一;滤泡性淋巴瘤队列研究,也已纳入多家中心,形成600余例患者的队列。多个淋巴瘤相关临床模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正在进行中。该学组未来3年的建设目标是继续扩大不同淋巴瘤亚型队列建设,依托基础研究平台和CAR-T细胞治疗研发平台,以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带动临床诊疗水平的进步,提高行业影响力。

 

 

 

2.浆细胞疾病学组

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为景红梅教授,骨干成员包括张伟龙副研究员、李其辉博士、高爽博士、王晶助理研究员等。该学组聚焦在髓外浆细胞瘤的机制及治疗方面,开展了多个研究;骨髓瘤自体移植和CAR-T治疗难治复发的骨髓瘤是我科的特色,自体移植数目位列北京市前三,新药的临床试验近20项,为难治复发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该学组近5年发表文章16篇,其中SCI收录10篇,申请基金7项。未来3年的目标是继续依托北医三院优势学科骨科在骨髓瘤诊断及手术方面的优势,联合开展MDT,为疑难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包含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机制探索,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综合的诊治水平。

 

 

 

3.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学组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学组组长为王继军主任医师,骨干包芳副主任医师、马兰主治医师、李其辉博士、朱明霞副主任技师等。学组近5年发表文44篇,其中SCI收录34篇,申请基金2项,已建立AML-M4/M5型队列;Bcl-2联合化疗的队列研究、老年脆弱白血病队列研究等正在进行中;骨髓增殖性疾病相关的新药试验也在积极开展。该学组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探索骨髓增殖性疾病新治疗新方案,发挥综合性医院疑难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补充专科医院的不足,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

移植学组组长为董菲主任医师,骨干成员包括马兰主治医师、李艳博士、高爽博士等,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成立,我科入选第一批成员单位,移植患者数目在北京的公立医院名列前茅,2022年北京公立医院第一例Car-T联合自体移植在我科完成。移植学组未来3年的目标是探索新技术和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移植的质量,以临床实践带动科研进步。

5.红细胞疾病学组

红细胞疾病学组组长为董菲主任医师,骨干成员包括王艳芳副研究员、张旭主治医师。随着我院日益增加的门诊患者数量,对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促进血液疾病的诊治水平的需求非常迫切。红细胞疾病学组依托门诊患者,建立相关患者队列,提高我科医护人员对红细胞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6.血栓与止血学组

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为刘彦主任医师,骨干成员李森博士、汪羚利博士。作为在北京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甲医院,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患者均面临出凝血相关问题的临床决策,临床需求巨大;血栓与止血学组积极参与多学科诊治工作,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凝血异常,高危妊娠的救治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未来3年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完善医院的各种检查,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做出三院特色;同时对经验进行梳理,形成医院的诊疗规范。

7.罕见病学组

罕见病学组组长为董菲主任医师,借助北医三院罕见病诊治中心平台,根据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血液科涉及病种,我科已获医院批准成立了轻链淀粉样变、Castleman病和POEMS综合征的三种罕见病的多学科团队,是我院获批罕见团队最多的科室之一。学组希望通过关注罕见病人群,建立患者病例库,为疾病的临床诊治、科学研究、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8.核辐射救治学组

核辐射救治学组组长为王继军主任医师,王继军主任医师

目前兼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核辐射救治基地副主任,骨干成员包括黄艳萍护士长、汪羚利主治医师,目前两位骨干成员也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核应急医疗队成员,积极参与北京市及医院组织的各项应急医疗工作。

 

 

 

 

分享

推荐新闻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