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骨科进修感悟
— 于长煦 —
时光如流水,让孔夫子也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这一年的时间虽短,但这段时光,却值得铭刻在我记忆的长河里:这是一段在北医三院骨科高研班学习的时光,一段被北医三院影响与提高的时光,一段收获满满的时光。实属三生有幸!
本次进修在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进行,为期1年,主要方向为关节亚专业。进修期间,系统学习了临床诊疗规范、手术技术、疑难病例诊治、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等,并参与临床科研及多个学术会议,全面提升了临床思维、技术能力及科研素养。以下是一些进修感悟:
有幸得遇一众名师
蔡宏教授是我本次高研班的导师,这是我的荣幸,蔡老师会在手术过程中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仍然记得一台膝关节置换的手术中蔡老师微弯着腰给我们指出后髁骨赘的界限的场景,仍然记得一台髋置换手术过程中,蔡老师分享他在国外进修时学会的保护臀中肌的方法。论文开题的时候,蔡老师如对待自己的研究生一般,几乎逐字逐句的给我修改建议,让我扫去了初来北医三院的疏离感。

与蔡教授微信截图
在关节组进修的这段时间,有幸参加过关节组全体教授的手术,见识了:田华教授引领的智能化手术包括机器人及可视化辅助系统(VTS);张克教授即使身体不适也将最好的状态分配给手术的坚强意志与责任心;蔡宏教授能将科研与手术兼顾且结合;刘延青教授对CR假体胫骨截骨的深刻理解;李子剑教授对细节的严格把控,且总会提出让人仔细思考的问题;李锋教授高效率的手术技巧;赵旻暐教授丰富的知识储备,甚至给我们讲过某器械产地的相关知识;李杨教授对个性化截骨导板(PSI)的应用;冯辉教授总是最早出现在手术室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之余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的生活态度。当然每位教授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很难用语言以一概之,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融会贯通。还有幸结识了工作中最常接触的主治医师,先后结识了赵然医师、王程医师、耿霄医师、王鑫光医师,他们学识、科研思维、技术水平,充分证明北医三院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还有默默付出的住院总医师们(铁大钊、杨易远、陈卓、孟德轩、董子漾、何玄、尚泽森、刘泽祥、熊晨奥),他们努力、向上、兼顾、奉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
有幸完成一项研究
在蔡教授的指导与赵然医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随机对照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思维,也体会了随访工作的不易。


论文答辩后的集体合影
有幸精进一项技能
一年的学习过程,精进了对髋、膝骨关节病的诊疗思维;参加了北京关节论坛等多个学
术会议,接触了前沿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手术操作;学习了假体周围感染(PJI)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的流程,有幸参加MDT线上会议,收获良多。


三院公众号截图
有幸结识一群好友
三院是个大熔炉,来这五湖四海的朋友为了共同的目标来到这里,过程中结下了坚硬如铁的友谊。
有幸来北医三院进修一次
此次进修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科研思维,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医者仁心、精益求精”的真正含义。感谢北医三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未来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对“幸”的理解是土下的宝藏,北医三院对于求知者来说绝对是一座大宝库,未来的日子回忆这段时光,我还是会说:三生有幸!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七年制,现任职沈阳市骨科医院。2024-2025年北医三院骨科高研班进修,师从蔡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