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新闻 > 正文

【三院进修感悟】医者之路的淬炼与成长

发布时间:2025-05-26    点击数:

三院骨科进修感悟葛礼豪


作为2024年的骨科高研学者,回想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和各位北医老师、天南地北的兄弟们相处、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历历在目,满满的回忆与感恩。


https://mmecoa.qpic.cn/sz_mmecoa_jpg/cK55dZ2UEa0Dr3pSjAUdLIich5fN62XT72DibX86MO3WdD40GpNNLXsAntawLveaC3eiacM8PyO4dUiawNbrVD0lFw/640?wx_fmt=jpeg&wxfrom=13&tp=wxpic

 

初到北医三院时,便被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高效的管理体系震撼。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医院,三院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以及医护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作为国内骨科的标杆,让我深刻体会到标杆二字的含义。初入科室时,第一次了解颅椎这个专业,面对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和复杂的病例,既有压力,更有汲取知识的渴望。作为王老师的高研学者,向我介绍了他的科研和临床小伙伴,并表示了欢迎,让我在北医找到了归属感。许南方、田英轮老师的日常查房讲课我对寰枢椎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什么是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三明治畸形...”,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王老师每周一大查房讲课,对其寰枢椎脱位四段式诊断(病因学)及治疗有了深刻的认识,开始做术前规划、上台复盘教授们手术过程,记录手术细节及技巧,掌握了寰枢椎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过程,突破了对高难度手术的畏难心理。科研上在王老师指导下定了科研方向,通过阅读了大量寰枢椎中英文文献,慢慢找到了科研思路,6月份完成了开题汇报,9月份开始撰写第一篇颅椎区骨畸形的分类及治疗进展综述,并在中华外科杂志顺利发表,10月份完成了第二篇临床论著已投稿,今年2月第三篇SCI正在撰写。在颅椎组临床和科研的收获,离不开王圣林教授、许南方、田英、高阳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图片

 

图片

与王圣林教授团队合影

 

轮转到颈椎组期间,最深刻的体会是对颈椎病分段式诊断标准。从病史采集到影像学评估(如动态X线、MRI精准判读),再到手术指征的把握,每一步都体现循证为先的理念。在孙宇、周非非教授的带领下参与颈椎病、OPLL(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后凸侧凸等复杂病例讨论,深刻体会到精准分型对手术策略的决定性作用。教授们对于ACDF/ACCF的精细化操作,对解剖层次的庖丁解牛式讲解,让我对颈椎减压充分性与稳定性平衡有了全新认识。感谢赵斌衍、夏天、陈欣老师给了大量的动手机会,让我对颈椎手术突破了许多技术盲区。对于围手术期管理、术后ERAS,从会做手术做好手术的理念有了全面升级 。

 

与孙宇教授合影

 

腰椎组学习到了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李危石、孙垂国教授的每周二病例讨论查房日,学习到了如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于神经根压迫、脊柱稳定性)选择最优术式从而达到术后满意疗效。感谢钟沃权、姜宇、郭新虎、姜帅老师给了很多一助操作的机会,掌握了胸腰椎置钉技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常见病的手术入路选择、神经减压技巧、以及术中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如硬膜撕裂的处理),对于脊柱内镜下的解剖层次辨识,镜下止血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片

与李危石教授合影

 

脊柱组体会最深刻的是规范化诊疗流程,从病史采集、查体、手术方案制定、手术操作再到术后管理,韦峰主任常常强调细节的重要性。每周二科室大查房刘忠军、刘晓光教授他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例的剖析、术前方案的精准化制定,风险规避及预判,手术行云流水的操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北医三院教授们底蕴。胡攀攀、王奔老师每周的小讲课对肿瘤患者的诊治有了深刻认识,特别是脊柱原发肿瘤、转移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系统学习,MDT团队的重要性,骨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的高效协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学习了各种脊柱肿瘤手术操作(分离手术、En block、肿瘤微创手术、3D打印假体),参与了两台全椎切除手术,加深了局部解剖认识,夯实了基本功。

 

北医三院的进修经历,是职业成长中的关键一步。感谢我的导师王圣林教授在临床和科研上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北医老师的倾囊相授、同事们的支持,以及每一位患者的信任。未来,我愿以三院人为榜样,在医学道路上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图片

与王圣林教授合影

 

葛礼豪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任职于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脊柱外科,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2024-2025年参加北医三院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一年,师从北医三院骨科颅椎组专家-王圣林教授。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