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12月11日开始,我的半年进修生活和高考倒计时同步。半年来,几乎所有的周末或节假日,我都和今天一样,自愿并能如愿来手术室学习。今天的术者之一是比我小5岁的同为80后的“野哥”,一个当年高考考入北医的全能型状元。
![](/__local/C/F3/19/76DE11E461F72D396632308DC52_5A96CAE1_1757A.png)
18楼示教室窗外的北医操场,
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进入手术室前,我半年来依次跟着学习过的唐老师(比我小九岁,人不狠话不多)、叶老师(比我小一岁的飞哥)、郝老师(比我小两岁的昌哥)先后来查房,我“雨露均沾“分别跟着三位老师走了一圈,进修结束前,最后一次查房的仪式感拉满。
![](/__local/D/5E/74/824154BE258E6F4B041DECA2239_0041C241_1CB3A.png)
中为经尿道和经皮肾手术的元老(肖老)。左二为术前、术中、术后三连问的叶问(飞哥)。
在我进入手术室时,来自广西的蒙大夫已经结束为期一年的进修,在大兴国际机场登机。而就在前一天傍晚,去年10月从西藏来三院进修的小杜,在同台手术结束后,邀约一起为蒙哥送行。饭毕告别之际,让我想起了大学毕业后那些再也没见过面的天南海北的同窗兄弟。
![](/__local/2/0C/72/4E3A3BB534E7E3971BCCA1E2E65_E8233975_18F0D.png)
6月9日中午手术结束,在手术室餐厅跟刚来两月的西双版纳的顺哥吃饭时,他一边指出我在术中的不足,一边帮我规划未来的出路。
![](/__local/B/A3/A0/F5E88D27DB7E6A29CCD029E5318_3813116D_3F21E.png)
要想进入手术室,得先拿到钥匙(The key is the key)
下午离开办公室时,比我小九岁的斌哥正拿着一沓住院证给病人打电话。作为在北京学习工作18年的山西人,乡音难改的我,只有在他面前,才能暗暗感受到一点普通话的自信,而这点自信,又在我每次跟着他做手术时,瞬间全无。
![](/__local/F/65/BC/64167C11A63CF3FC3EBDD581A79_F8986C6A_2A9EE.jpg)
6月9日18点前走出医院东门时,快递小哥还没下班,而这也是半年来,我少有的几次之一在18点前离开医院。6月7日结业证发下来的前一天,涛涛已经回到河南。春节在家期间不幸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他,在短暂康复后重返三院,坚持自愿完成了进修生活。愿他的手指逐渐灵活如常,也愿我们每个人,多一些来日方长,少一点世事无常。
![](/__local/E/28/13/AF07168DF35931C78C91B5B38F3_E5E06414_3E7FD.png)
![](/__local/3/A9/FC/61D584A9D5D17A4D990722EA158_0C823475_1BE36.png)
和我同一天来报道的半年期山东田大夫,进修结束后,即将开启在职研究生生涯。和我同在北京的半年期和大夫,有缘在三院相识,理论上也有更多机会在进修结束后相约见面。一年期的衡水全哥,从4月初结业返津的郝大夫手里拿过接力棒,继续留下来跟着帆神进阶。和我同一天来报道的苏州苗大夫,还有半年才结束进修,愿他在手术之余抓紧完成自己的高研班课题。
![](/__local/9/D8/C6/5071B1D029267B1B8FB694A1F12_911684C9_41772.png)
在5月30日结业汇报时,五个PPT上出现了同一张前班长山东利哥组织AA制聚餐的照片,照片里广西的姚哥、邯郸的超哥已经于4月初载誉而归,而洛阳的兵哥继2023年12月份送走山东的萧哥和河南的缠哥后,在2024年10月进修结束前,将当之无愧地成为陪伴四批进修学员的“四朝”元老。
![](/__local/5/8C/A3/7192352C641861FAC9630E502A1_97B6427C_59FF5.png)
在场的科室领导们看着照片大受启发,当即表示不仅要关注进修医生的业务成长,还要关心进修医生的业余生活。
![](/__local/9/08/04/BABC70C75E0DFB458BEDD6576D6_E9615465_5B317.png)
在随后由科室组织的“迎来送往”聚餐前,来自北京的现任邢班长为满足科内16名进修学员的“影像学习”需求,协调组织了餐前学术大宴。
![](/__local/0/7D/6E/7507027911EB0CBFFBDEC6E956F_6D7AA083_5A22F.png)
同为追求上进的医务工作者,进修医生们在家靠原单位的领导、同事,出门靠三院的老师和一起进修的朋友。
三院泌尿外科的老师们,专业技能各有所长,带教习惯各有千秋。每位进修学员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但总能匹配到和你进修目标同频的老师,让你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__local/B/F5/F9/A38A63AF4D83A1AE2B5F5E3530A_BF80A8EF_2BE34.png)
在三院进修期间,学员们私下不约而同地由衷感叹:比你优秀的三院人,比进修医还要努力。
![](/__local/6/CB/9B/7D3592AA4AFB129411D77C93FFA_4E851431_232B5.png)
示教室里,每周一早七点的《坎贝尔泌尿外科》学习、每周二早七点的术前病例讨论、每周四早七点的文献学习、每周五早七点的进修医病例回顾、每周五上午的疑难病例讨论,张树栋主任和主管进修的张洪宪副主任几乎从未缺席。
![](/__local/9/50/94/E7B8B8C6B10C7537693465BC206_30DFD4D9_20911.png)
从60后的教授到00后的在读研究生,示教室见证了三院泌尿外科最强大脑的头脑风暴,进修医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处事。
![](/__local/D/09/AD/75E5B1722F69F1C5DD174484153_9E2E0914_16A0D.png)
每个月最后一周周四傍晚的北医三院进修医师读片及手术复盘会,已成为国内进修医师活动的知名品牌。这个活动不仅是每个进修医生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促使进修医生主动学习进步的发动机,每月举办,从未间断。
![](/__local/C/4E/D0/66342031A4004D0FF23E90BFCC3_500DDF54_3414B.png)
手术室里,最让我震撼的,不是三院的癌栓“遥遥领先”,不是三院的机器人“不知疲倦“,而是三院比我年小几岁的雨哥、鸣哥……帅哥们,甩我们进修医们几条街。更别提其他带组的老师们在国内某个领域各自领衔。
![](/__local/4/3C/AE/F1844CB4CAFCC7A6AF94AD58109_1BD7E922_279D3.png)
成长期的年轻医生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作为过来人的老师们“既想让爱来,又怕爱乱来”。进修医生一出手,专家就知道你“有没有”。机会总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相比患者的安全,其他的都是其次。
![](/__local/D/5F/06/B55100F1D7D033FE1C6801D5B95_20EC89BA_29931.png)
三院泌尿外科既有、又有、还有,作为进修医生的我们既要、又要、还要。
进修期间,科里定期安排各具专业特长的老师们在周五下午授课。每位高研班学员都有自己的导师和课题。如果想学习写作,手术之余多跟爱写笔记的茁哥以及其他90后主治、院总甚至在读博士们聊聊天,毕业多年的进修医们会有机会重拾科研。
![](/__local/3/76/5E/30226D83246B5562EC9579A2145_13163A63_3B5F3.png)
据说,在我们进修结束之后,六月中旬又有8名学员入科。而在四月中旬入科的来自内蒙、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的6名进修学员中,有5名为一年期高研班学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进修医生。在北医三院泌尿外科的发展历程中,既有过往进修医生未能体验的当下,也有当下进修医生未能经历的曾经,更有未来进修医生一起把三院泌尿外科的进修文化传承。
![](/__local/1/6A/FB/483B3B79BCE939975C37DE878C1_931D560C_2607F.png)
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三院泌尿外科进修,一次毕业后再成长的旅行!
![](/__local/B/0B/CD/CC4E8CE6CDEDE077A881F4BC582_5A72E4D5_290D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