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教育 > 正文

紧密型医联体,让医院从“好朋友”变“一家人”-2025年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会

发布时间:2025-04-15    点击数:

新华网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医三院内分泌科的杨进副主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强调慢病医防融合的重要性。您能不能以糖尿病管理为例分享一下紧密型医共体在基层的慢病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及有什么样的特点。


医三院内分泌科杨进:

       谢谢主持人的提问。

       刚才各位嘉宾也都谈到了,糖尿病作为慢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疾病的重要性和影响。国家的规划当中,在慢病的防控里面,包括医防融合这种理念和要求,以及上下转诊分诊这样的医共体或医联体政策的要求,还有我们实施落地的过程,在慢病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糖尿病为例,大家都知道,跟刚才各位嘉宾提到的一样,是患病率高,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都低。在这个管理和提升管理率、达标率的过程中,医共体或医联体,它包含了上级医院、二级医院或区域性医院,再就是带动基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或是乡镇医院这一层级的医疗机构。我们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分级分层的理念在里面。我想紧密型的医共体或医联体发挥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方面,首先就是通过这样的架构,来实现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其实也是医防融合以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方式和过程。对于糖尿病来说,血糖升高,或者有高危因素容易得糖尿病的人,在社区筛查、预防,有问题向上级医院转诊;或是已经得了糖尿病,在社区管理血糖控制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治疗,向上级医院转诊上级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诊疗完成,方案稳定、控制良好,就需要转到社区;再就是并发症评估或诊疗完成,转到社区。这样实现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个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这种上下联动,包括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这些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联动,既能够很好的管理患者去上下流动,另外也可以通过这种联合诊疗互动的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乡镇医院,他们对慢病的管理对糖尿病的诊疗水平,这其实也是提升基层的能力。

       再就是现在数据的共享,还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其实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医共体过程中实现实时的管理和精细化的管理。

       另外,对于患者和居民个人来说,提升健康的素养,需要我们专家,需要医共体各级各层的人员,去做患者的宣教和日常的管理,来提升老百姓对于糖尿病预防、控制、治疗、达标和预防并发症等这些方面的知识。

最后一方面,医共体也可以很好的根据国家的政策,在医疗管理、在医保支付的过程中,很好地配合利用好这政策,利用好医保支付的管理,去做好分级诊疗,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够很好的得到医共体里面各级医疗资源的照顾。我们在海淀区建立糖尿病专科联盟的实践,带动了基层社区的糖尿病诊疗能力,形成了糖尿病防控全链条和一站式的服务,实践证明这也能够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视频截图来源:新华网财经 视频号,4月14日;文字来源:根据采访现场录音整理。)



分享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邮编:100191

 联系电话:010-82266699     E-mail:bysy@bjmu.edu.cn

Copyright © 20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京ICP备05082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