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医讯 > 正文

2013年度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超声诊断科: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

作者:超声诊断科 来自:院刊 时间:2014-10-09 文章点击率:

项目负责人:超声诊断科 江凌副主任医师 项目组主要成员:刘晓光 姜亮 王金锐 陈文 崔立刚

项目目的 内容 技术方案:

在脊柱外科中,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病,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此病可造成四肢不全瘫痪,严重损害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随着CT 、MRI的广泛运用,对于椎管狭窄的诊断、定位和分型已不困难,但这些均属于手术前后的静态观察,无助于手术中即时了解减压情况,更无法提供受压脊髓的血流灌注变化。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结合新型超声造影剂评价病变及器官的组织血流灌注,已经在腹部脏器应用中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外尚无在椎管狭窄术中利用超声造影剂评价脊髓血流灌注情况的报道。

因此,本项新技术在椎管狭窄减压术中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硬膜囊减压情况的同时,通过外周静脉注入超声造影显示脊髓血流灌注情况。目的在于(1)超声检查在椎管减压术中应用可以协助术者精确判定硬膜囊受压的部位,判断致压物的性质,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术中评价硬膜囊减压的效果。(2)术中直观显示正常脊髓以及不同压迫程度下脊髓血流灌注变化情况,有望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半定量分析。

经肘部静脉团注造影剂2.5ml,立即尾随5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采用L8-4宽频线阵探头同步采集并存储造影剂开始注入到注射后1分钟的连续动态声像图。必要时在予以硬膜囊腹侧减压后再次进行造影检查,条件同前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该项新技术可以帮助术者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选择,评价脊髓形态上减压效果以及脊髓的血流灌注变化。

项目国内外动态 新颖性和创新性:

国内术中超声起步较晚,研究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领域尚处于开发之中。目前国内无相关研究,仅有数篇文献报道,研究也仅限于临床病例的总结,且未进行深入研究。

国外术中超声应用普及,但有关术中超声在胸椎管狭窄减压术中的应用方面目前查到仅三篇,其研究重点只是在脊髓形态学改变。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结合新型超声造影剂评价病变及器官的组织血流灌注,已经在腹部脏器应用中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外尚无在脊柱外科术中利用超声造影剂评价脊髓血流灌注情况的报道。目前已有的脊髓血流灌注相关影像方面文献均为动物实验,尚无人体脊髓血流灌注研究的文献发表。

因此术中超声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脊柱外科术中探查的要求,同时能够填补国内外术中检查的空白。

社会效益:

由于脊髓是一个非常精细而又容易受伤的重要器官,外科医生必须经常想到对脊髓的任何触动或不应有的损伤都可能影响到病人的预后。为了保证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寻找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的监测方法就成为了外科医师的迫切需要。术中超声正是适应了这种潮流而出现,它不仅可以提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还能够使得手术方案更加精准,降低手术风险,为手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