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经鼻(超细)内镜检查及相关内镜下诊疗技术
项目负责人:周丽雅主任医师
项目成员:丁士刚、黄永辉

超细内镜是一种外径小于6mm的新型内镜,一般经鼻进镜,用于上消化道的检查,可减少因接触舌根、刺激咽喉反射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与传统内镜相比,经鼻超细内镜检查更为舒适,可以无需麻醉而达到“无痛胃镜”的效果,尤其适用于高龄、危重患者及需要长期随访定期胃镜检查的患者。消化科在大规模推广经鼻超细内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经鼻超细内镜为基础的各种介入治疗技术,包括:
(1) 鼻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该方法通过鼻胃镜将导丝置于空肠,然后沿导丝置入空肠营养管。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痛苦小、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对于重症或有消化道狭窄的患者尤其适用。
(2) 鼻胃镜下PEG术:近年来,消化科尝试通过鼻胃镜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由于需行胃造瘘的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常常需要辅助通气。与传统方法相比,经鼻胃镜操作对呼吸系统影响小,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另外,经鼻超细胃镜PEG术还适用于存在食管或贲门部狭窄,普通内镜无法通过的患者。此外,消化科还进一步探索,在更换PEG管时,使用超细内镜通过腹壁瘘进镜,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3) 鼻胃镜下放置消化道支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在内镜直视下释放支架,定位更加准确。尤其适用于狭窄明显,普通内镜无法通过的病例。
(4) 鼻胃镜探查胆道:对于某些胆道疾病,普通ERCP检查难以获得满意的病理标本,而胆道镜则昂贵、易损坏、难以普及。消化科尝试在X线引导及气囊辅助下通过鼻胃镜探查胆道,并进行活检,目前已完成4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经鼻超细内镜检查兴起于二十一世纪初,2007年,消化科将经鼻超细内镜检查技术引入国内,并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单位之一。至今已完成16690例患者的检查,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515名,2009年将相关资料总结发表于《微创外科杂志》。2007年4月26日,消化科首次使用鼻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而国际上第一篇鼻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的病例报道亦发表于2007年。消化科于2008年5月8日开始进行鼻胃镜下PEG术,国内外最早的文献报道发表于2005年。消化科于2007年3月5日开始开展鼻胃镜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国内外最早的文献报道发表于2006年。鼻胃镜探查胆道目前国内无文献报道。
鼻胃镜操作简便、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更舒适,与全麻下胃镜检查相比,鼻胃镜检查更安全经济,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少,适合大规模人群普查和长期随访,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鼻胃镜在危重患者和消化道狭窄患者的检查和内镜下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鼻胃镜相关的内镜下治疗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均具有安全、快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