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主任医师 赵金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 李百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李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李学民
视频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606/547f3b6c1a56428884a4cd48697bcdf1
主持人 冀玉华:“走健康之路,过健康生活。欢迎大家收看由无限极健康食品独家冠名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我是冀玉华。昨天的节目当中啊,我们已经击碎了很多的健康流言。不过呢,话说回来,有一些健康信息的确是真的,今天我们接着要为您辨真假。那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请到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团,让我们掌声欢迎,职业病科的张金垣主任、消化内科的李军、眼科的李学民和营养科的李百花主任。欢迎四位。
我知道现在很多女孩子特别喜欢漂亮,光化妆还觉得不够,这指甲呀也得给做做美容,比如说看到现在有特别漂亮的一些做美甲的店很火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喽,您看看这个说法,常涂指甲油会致癌是真的还是假的?”
嘉宾:“这个说法吧可能是大家是那种感觉,因为这指甲油的确有味道很刺鼻,所以我通常是不会涂在手上的,有的时候会涂在脚上,但我觉得这绝对是女孩子扮美的一个利器,所以它必须是假的不能真。”
主持人 冀玉华:“看一下观众们的选择。绝大多数观众认为,常涂指甲油会致癌是真的。那看看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嘉宾:“太好了。”
主持人 冀玉华:“是假的。一方面能够消除我们一些担心,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疑虑出现了,那指甲油有那么大的味道,而且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难道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甚至会致癌吗?赵主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指甲(油)是我们女孩子,年轻的女性非常喜欢的一种化妆品,但是它里边也有一些问题,就你涂在指甲上一定要有颜色的。我们说,我们用的指甲油的里边的颜色两类,一个是有机燃料,比如说苏丹红,红的,它可以放里边。另外偶氮燃料,有一部分偶氮染料有致癌性。另外还有些颜料里边含有重金属,我们说化妆品里边它都含重金属的,比如说我们增白剂,脸上抹白的里边会有一点汞,有一铅,那么我们这个颜色指甲油里边也有这些东西,另外还有镉还有铬这都有。那么你指甲油这么厚怎么涂呢?它有溶剂,要把它弄稀了。”
主持人 冀玉华:“稀释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然后才能涂了。然后那个溶剂里边呢是什么东西呢?叫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很匀那加了一滴很匀,但是我们在指甲油里边它有两个功能,一个使它变得很均匀,指甲油很漂亮。第二它是个定香剂,就是你加了香精以后啊,它用了这个以后,它香味能够持久地保持,涂在指甲上可以散发得很久,我们叫做定香剂。这些东西呢,因为这个塑化剂它有一定的致癌性,它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殖的功能。”
主持人 冀玉华:“对呀,那这样听来听去,又是重金属能够致癌,又是一些污染物能够致癌,又是一些塑化剂能够致癌,这不是里里外外都能致癌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化学物,有的化学物都有一定的危害的,但是它跟我们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剂量效用关系,你非要达到这个剂量才能够对我们健康产生危害。你想你涂指甲油的话,它量很少的,涂一点很快就干了,这一点吸收不到体内的话,那就是更是微乎其微了。但是毕竟,大家要记住我的话,毕竟还是有一点吸入的,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个指甲油时候,要适可而止。另外我再给大家讲一下,就是大家都有一种误区啊,认为癌症非常容易得,只要这个物质有一点致癌性好象一接触就会致癌了。其实癌症是我们所有的疾病里边最难得的一种病。我们体内每秒钟都在发生突变,基因突变。而这个突变是致癌性的突变,那么将来就会诱发癌症。但是为什么不发生呢?因为我们体内有一层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机制,所以癌症很难得的。”
主持人 冀玉华:“可能致癌的风险性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还是要提醒大家,建议您还是要慎重。当然为了美,咱们真的是什么罪都能够遭,比如说少吃一点东西我要瘦,甚至要吃一些其他的替代品,我就是为了要瘦,所以下面这个问题又来了,您看看。您看有些朋友选择是吃无糖食品,那么吃无糖食品不会发胖,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也请您先做出判断。”
嘉宾:“我觉得如果是一块无糖蛋糕跟一块有糖的蛋糕,那当然吃无糖的蛋糕不会胖了。你想,同样的东西,你摄入的糖分少,然后又减少了这种氧化,然后还少吃一些糖,减少了增肥的这种概率,无糖的好。”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判断和选择是什么?”
嘉宾:“假的。”
主持人 冀玉华:“绝大多数观众认为这个说法是假的,那看看到底是真是假。是假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部 副主任医师 李百花:“因为所谓的无糖食品,它指的是没有额外增加蔗糖的食品,它添加的都是各种的甜味剂,比如说像木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糖,这些无糖食品,这些甜味剂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甜度高,但不产生热量。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无糖食品就是各式各样的无糖饼干和无糖点心,这些无糖饼干和无糖点心里虽然没有额添加蔗糖,但他们本身是用面粉做的,面粉里的淀粉含量大概是80%左右,淀粉本身就是一种多糖,它在体内可以完全消化成葡萄糖以后被人体吸收。所一无糖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含有糖,而且这些无糖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有好的口感,它往往会加入比较多的脂肪,一般它的脂肪含量能达到30%,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同样用面粉做成的馒头的脂肪含量才1%左右,非常的低。所以说多吃无糖食品照样会发胖。”
嘉宾:“那按您说的本来应该是给糖尿病人吃的吧,那岂不是糖尿病人也不能多吃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部 副主任医师 李百花:“是的,我们在医院里就经常会见到那些来看糖尿病人的家属都是拎着各式各样的无糖饼干和无糖点心来的。很多人就会以为,这些食品不含有糖,那是不是糖尿病人可以随便吃啊,经常会导致血糖控制得不好,咱们刚才讲了,所谓的无糖食品,它指的是没有额外添加蔗糖,但它本身是由面粉做的。”
嘉宾:“还是主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部 副主任医师 李百花:“对,糖尿病人可以吃,但是需要把这些无糖食品的量算到你每天的主食量里头,比如说你一天主食定量是五两,那今天我吃了一两无糖饼干了,那您今天主食就只能吃到四两。”
主持人 冀玉华:“那咱们一方面是注重每天吃什么,但是同时您还得关注啊,光吃不行,还得往外排啊,这才是健康的。所以下面这个健康流言又来了,您看看。有人说,人每天大便一次才是健康的表现,您觉得这个说法是真的还假的。”
嘉宾:“我觉得是真的,从小就告诉我们,每天必须要排大便,而且必须是早晨,我记得以前看了一个什么科普文章说,说晚上都不行,那都不叫排毒。”
嘉宾:“那怎么,那留着。”
嘉宾:“必须得早晨它才叫排毒呢。”
主持人 冀玉华:“人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应。”
嘉宾:“应该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去。”
嘉宾:“那不行,那不行,必须在早晨,必须在那个固定的点,那才是有效的排毒呢。”
嘉宾:“每天一次大便是健康的,但是问题出现在这个才字上,它就排他了,我每天排一次我健康,你们都不健康,我一天半排一次不健康吗?我两天排一次不健康吗?”
嘉宾:“就不健康。”
嘉宾:“再多说一点,我三天排一次就多不健康啊。”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事是怎么看的,到底是真是假呢?差不多各自占到了一半。那么我们得看看了,这种说法到底是?”
主持人 冀玉华:“这里是由无限极健康食品独家冠名播出的《健康之路》节目。那我们得看看了,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呢?假的。这个咱们得问问消化科的李医生,这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每天解大便一次是健康的,但是说才,才健康这个就有问题。这人不是机器,不是说你按一个按纽,他就干什么。所以这个大便的次数跟好多因素都有关系,你像有的时候可能菜吃得少这两天,或者特别忙,那有可能就是会大便会少一点,有的时候比如这两天吃得比较健康,那个蔬菜呀、水果呀吃得比较多,那可能有的人可能一天能有两次,所以我们是觉得一天两次到两天一次其实都是健康的,它是一个范围,不是是非得每天还必须得定点到8点才能解,9点解就不健康了,其实这个。”
嘉宾2:“打卡呢以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就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 冀玉华:“不过这点还真得跟您较一真儿,您看这一天三顿饭,吃进去了,然后都堆在肠子里了,您今天不排,那就意味着这些东西,垃圾都在肚肠子里呢,那些毒素不会被肠子再反过头来吸收,那不就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个机体是有一定的解毒功能的,大便的食物残渣,它存在肠道里会吸收一部分,但是它还会通过肝脏还会解,就解一部分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两天一次大便并不是说那么危险,说肯定会有问题。但是如果说超过两天,三天甚至一周才排一次,这个我们是叫便秘,这个是有问题的。另外有的人可能大便次数特别多,有的人可能一天三四次,那这种也是有问题的,这个就叫腹泻了。我们可能更关注大便的性状,就是大便的形态,解完大便以后回头看一眼,有的时候大便里可以提示好多疾病这种征兆。”
主持人 冀玉华:“可能很多人光在意这个次数还忽略掉了性状的观察。那咱们看看,教给大家通过什么样的一些观察的办法,就能够帮我们判别现在身体里有什么样的健康问题呢,我们要辛苦李医生移步到何嘉博士那边一块儿来介绍。”
医学博士 何嘉:“好的,有请李军医生,这边请。那今天我们的现场带来了这么多各种不同样子的大便(模型)啊,像这种白色的这种颜色它是怎么是有什么问题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个在医学上描述叫白陶土样便,白或者比这个再发黄一点,但是都很浅,总而言之都是很浅的色,这种主要是有那个梗阻性黄疸,正常的大便是因为有胆红素下来,粪胆原胆红素的颜色它是这个色的。但是这种就是梗阻性黄疸(以后),它胆道梗阻掉了,它这个胆红素啊粪胆出不来。”
医学博士 何嘉:“明白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所以它这个颜色就没有了,就变成这个色。”
医学博士 何嘉:“就是颜色太浅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颜色太浅了。”
医学博士 何嘉:“就是黄白色这种颜色这是不正常。”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如果要是大家看到这个色的大便就看看眼睛,他的眼白会发黄。”
医学博士 何嘉:“就是如果有再伴随有黄疸的情况的话,就一定要请医生诊治一下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
医学博士 何嘉:“那这个除了黄色之外,上面还有一些红颜色的部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个就模型啊,大家就想一下这都是血,上面带着血。”
医学博士 何嘉:“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个意味着肠道有出血,一般是比较靠下,靠近肛门的地方有出学的时候,它会粘在大便表面。”
医学博士 何嘉:“那么这一般可能提示着有什么样的疾病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最常见的是痔疮,还有就是有一些结肠的炎症,或者有肿瘤的时候,如果肿瘤长得比较靠下,直肠什么它也会在表面粘着,这种特点就是它跟大便不相混。说明是大便成形以后血才粘在上头的,所以一般这种,如果是这样大便的话,出血位置会比较低。”
医学博士 何嘉:“那我觉得在你刚才的这个描述当中提到了两种疾病,一个是痔疮,还有一个呢可能是结肠的癌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
医学博士 何嘉:“那么这两种从大便上面是没有办法鉴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没有办法区分的。”
医学博士 何嘉:“所以那我觉得这也提醒观众我们观众朋友啊,如果一旦发现上大便上面有粘上去鲜血的话,还是要去看一眼,不能够自己来诊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对对,临床临床上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他那个便血,然后他就当痔疮,一直当痔疮去治。也不来看,结果等过上半年一年,甚至严重了,甚至有的人出梗阻症状了才来,然后一看是直肠癌。”
医学博士何嘉:“明白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种例子挺多的。”
医学博士 何嘉:“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对对。”
医学博士 何嘉:“那么您刚才讲的这种呢是大便成形以后血液粘上去的,那么像这个,看起来就像是大便和血液在一起是成形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对对,这是混在一起的,所以这个说明它出血位置比较高。”
医学博士 何嘉:“比较高是什么意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就是咱们分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那么这种一般在小肠的下段或者是结肠,这种出血位置相对高一点,所以大便还是稀的还没成形呢,它这血就混在里头了。”
医学博士 何嘉:“那这个提示可能是一些什么疾病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有一些出血性的疾病,肿瘤是一类,另外还有一些炎症,感染呀什么这种肠道的炎症还有一些是出血性的疾病。”
医学博士 何嘉:“那最后呢,我们经常还听到一种,就是可能有的观众朋友还会听说过这样的一种粪便,这种便便看起来,又黑又亮又有油,这种是不是看起来就特别可怕了,可能预示着比较严重的疾病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这个就是我们临床上说的柏油便。”
医学博士 何嘉:“柏油便什么意思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就是它像柏油一样,就咱们铺路的那个柏油化开了以后。”
医学博士 何嘉:“沥青这种感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就是那个,它这个我们也叫黑便,就是它这颜色是黑的。”
医学博士 何嘉:“很黑很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这个是我们所谓的上消化道出血,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肠,因为它位置比较高,经过肠道消化以后,血细胞破坏掉了,所以它就显示这种黑的颜色。”
医学博士 何基:“那么这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个是出血位置高的表现。”
医学博士 何嘉:“就是可能是胃或者十二指肠的出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对。”
医学博士 何嘉:“明白了,所以通过这样看粪便啊,还可以给我们提示很多消化道有关的一些疾病的信息。谢谢李军医生。”
主持人 冀玉华:“谢谢两位。所以现在咱们得学会辨别一下现在流传那么多的一些健康信息,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下面这个流言呢可能就是和我们的眼睛相关,咱们来看看这个健康信息。我们看,常听说,一旦您年轻的时候有近视眼的话,老来就不会得老花眼,您觉得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呢?”
嘉宾1:“我觉得这说法是真的。你知道我以前吧,那眼睛可好使了,就是那个什么视力表从我跟前一过,我先从2.0开始看。”
嘉宾2:“视力表成精了是吗,在你眼前一过。”
嘉宾1:“不是,我真的,我就从最小开始看,人家唰唰一指。现在吧,我就发现我的视力有点退化了,我就在考虑,说我是不是已经开始要老花了。因为大家说得都有板有眼的,说这个视力越好,老花的越早,而且老花的概率就越大。”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现场观众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差不多各自占到了一半,有认为是真的,也有认为好象不是这么回事,那到底是真是假的?假的。非常不幸啊,假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人人都有老花,没有人能逃得过去,谈到老花呀。咱们就是说一个概念,我们叫做调节,调节力,实际上咱们人类的眼睛里啊,有一个肌肉叫做睫状肌,它通过它的运动,使咱们眼睛一个东西叫晶状体,就像一个透镜一样,来回地变薄变厚,这样就把咱们眼睛的调节,就像一个咱们照相机的一个无级变速的镜头一样。”
嘉宾2:“调焦距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可以随意地看远看近,这样一来呢非常方便,但是这个调节力呢随着人类年龄的增加,随着睫状肌的力量的减弱,和晶状体的变硬,它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差。这时候表现什么呢,表现的是一种调节近点的一个远移,什么叫调节近点呢?很简单,大家可以看就把一个手指搁在远处,让它从远向近慢慢地移,当你看不清楚的时候,这最后一点就是你的调节近点。”
主持人 冀玉华:“是对眼了吗?”
嘉宾2:“在这儿就看不清了。”
主持人 冀玉华:“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所以说。”
主持人 冀玉华:“你到哪儿了?”
嘉宾2:“到这儿了。”
嘉宾1:“我到这儿就看不见了。”
嘉宾2:“不是看不见,就是看不清了,就聚不了焦了。”
主持人 冀玉华:“对。”
嘉宾1:“说明你眼睛比我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所以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它可以走得很近,但当到一定年龄的时候,这个调节近点就开始远移,比如我现在就已经远移比我年轻的时候远移很多很多了。”
嘉宾2:“您是眼科医生也会远移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当然会。”
主持人 冀玉华:“那这说明什么呢?老花已经出现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就说明你的调节力已经明显地下降了。而一般来讲,咱们人类从近处看到无限远处,所需要的调节力300度就可以了。所以一般来讲,最多的时候,人类出现这种调节,不能够满足远近看,都能看清楚的时候,在45岁到50岁之间,所以咱们老北京有一句老话叫四十八花一花。一般来讲逐步下降逐步下降,到60岁以上的时候,它就完全就没有调节力了,基本需要300度的那个花镜。”
嘉宾2:“花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对。”
嘉宾1:“就是到了60人人都得戴老花(镜)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这是另外一个概念,就说是,人人都会老花,但不一定人人都要戴老花镜。”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又怎么说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这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最终300度的老花(镜)指的是看远和看近之间的差,比如我是正视眼,那么我看路不用戴眼镜,但将来我看书需要戴300度的老花镜,远视镜。”
嘉宾2:“没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而对于有一部分的近视的患者,那比如说他正好是300度的近视,他一样会老花。”
嘉宾2:“看书就不用戴镜子了,看路的时候还要戴眼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对。比如说他原来是600度的近视,那他将来呢,看路戴600度的近视镜,看书戴300度的近视镜。”
主持人 冀玉华:“那也就是同时又有近视又有花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 冀玉华:“同时会存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没错。”
主持人 冀玉华:“所以咱们得越早关注自己眼睛的健康越好,别让我们的眼睛太辛苦了。那接下来呢咱们还有一个话题啊,是和我们每个人梅婷进食向滚的。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呢,来看看。我们常说,不吃早饭的话,您就容易得胆结石,这个说法是真是假的?请先做出选择。”
嘉宾1:“我就是被这个说法搞得每天现在就早起半个小时,少睡那本个小时是多重要的事啊。”
嘉宾2:“结果你得胆结石了吗?”
嘉宾1:“没有,我吃早饭哪,为了不得胆结石,我要天天吃早饭。”
嘉宾2:“好,我告诉你,我作为一个资深不吃早饭六十多年的人来讲,我也没有得胆结石。”
主持人 冀玉华:“真的假的?”
嘉宾2:“做过一次B超查胆没事儿。”
主持人 冀玉华:“真的假的?”
嘉宾2:“真的。”
主持人 冀玉华:“你已经有多少年没吃早饭了。”
嘉宾2:“至少有个七八年是有的。”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判断,我们看一下观众们的选择是?还是差不多各自占到一半,还有不太相信的,那我们告诉大家,非常肯定的是,不吃早饭就容易得胆结石。真的。这还得跟他说说呀,李医生,我们来看看消化内科李医生能不能说动你啊,让你以后吃早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这个是真的,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胆囊是个袋子,它是储藏胆汁用的,胆汁只有在吃东西以后,胆囊收缩把这个胆汁排出来,排到肠道里,来帮助打击去消化和吸收食物。大家都知道,其实胆汁里头有好多成分,包括一些胆固醇、胆酸、胆盐呀,它保持一个很微妙的平衡,这样它不析出来,它不会在胆囊里形成一些结晶,但是如果你长期不吃早饭的话,这个胆汁在胆囊里待的时间太长,有些可能水分呀什么的它会有变化,那么里头有些东西就会析出来,析到胆囊里就形成结晶,慢慢结晶大了就是结石。”
嘉宾2:“那为什么一定是早饭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李军:“其实不光是早饭,其实像有一些就有人现在减肥他不吃晚饭,其实这种长时间不进食都是有危害的。”
主持人 冀玉华:“所以你看啊,我们的身体很脆弱的,您这专业不吃早饭,赶紧吃早饭吧,别再破坏身体了,您就经常干一点对身体有益的事吧,您看比如说,咱们下面这问题就得说一说对身体是不是有益了。您看啊,我们都知道及特别好,但是要血脂高的人呢有人说就不能吃鸡蛋黄,您觉得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请大家先来做出判断。”
嘉宾1:“你想,都已经血脂高了,咱能减少跟增加血脂的有关的这种东西咱就减少呗。反正体内那点脂肪含量已经很高了,所以少吃点少吃点。”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判断,我们看到,有很多观众认为这事是假的,也有接近一半的观众认为这事是真的。那到底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呢?假的。那我们问问营养科的李医生,为什么这个是假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部 副主任医师 李百花:“这个说法太绝对了,一般来说,一个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300毫克左右,至于血脂高的人能不能吃鸡蛋黄主要还得分情况。比如说,你血里只是单项的甘油三置高,而胆固醇不高的话,那一天吃一个蛋黄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血里的胆固醇含量高的不是很厉害,大概在6恩到8之间,一天吃半个蛋黄,加上你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两瘦肉的话,这样全天的胆固醇含量大概也就300毫克左右,这样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是你血里胆固醇含量特别高,在8以上,那我们就建议您早上就吃俩蛋清就不要吃蛋黄了。但是如果,您如果特别想吃蛋黄的话,也可以比如说,我今天中午晚上不吃红肉了,就吃点豆制品和鱼肉,这样的话,早上还是可以吃半个蛋黄的。这样全天的胆固醇加起来也就200毫克左右,这样还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 冀玉华:“为什么医生这么推荐大家,即便是血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一啊,也是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蛋黄的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部 副主任医师 李百花:“因为鸡蛋是一个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物,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五也都集中在蛋黄里头,它不光是含有非常优质的蛋白质,它还含有非常丰富的像胆固醇、卵磷脂,现在人们都十分关注就是过度的胆固醇所带来的危害性,总认为这个胆固醇是个坏蛋,但其实胆固醇它首先是一种营养素,比如说它可以帮助咱们消化脂肪,可以在体内变成一些比较重要的像维生素D3,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性激素,而且咱们的大脑细胞也都需要特别多的胆固醇,所以说,虽然说胆固醇含量太高不好,但是太低的胆固醇水平对机体也是有损害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天吃一个鸡蛋具有非常非常的健康效益。你像儿童青少年,一天吃两个都是可以的。”
嘉宾1:“所以鸡蛋是有营养的东西,所以你发现这坐月子的人人很多就要吃很多的鸡蛋,而且我听说有的人真的一天能吃10个,我听到的(有吃)15个你知道吗,真的是,吃好多好多鸡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部 副主任医师 李百花:“母亲在怀孕和哺乳的过程中,她可能会比一般人消耗掉比较多的营养素,所以一天我们建议一天2到3个,甚至3到4个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天10个太多了,10个鸡蛋就差不多相当于3000毫克的胆固醇,这样就会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
主持人 冀玉华:“你看刚才咱们说到的这些问题,可能还是大人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些,那接下来这个问题就关注到小孩子了,因为有一些小孩子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些调皮呀,可能有一些分神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爱咬铅笔头,那我们下一个话题就是和这个习惯相关的。看一下,有说法了,说爱咬铅笔头会引起铅中毒,您认为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
嘉宾1:“铅中毒肯定是因为接触了跟多的铅嘛,那铅笔里头就是铅,整天没事啃那铅笔,他不中毒才怪呢。”
嘉宾2:“铅笔里头一定就有浅吗?老婆饼里头一定要有老婆吗?不要望文生义。”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判断和选择。还是差不多各自占到了一半的选项,那我们看看告诉大家,小朋友如果爱咬铅笔头,并不会引起铅中毒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咬铅笔头啊是很多小朋友的习惯,咬铅笔确实会有铅的摄入,但是它的来源不是这铅笔芯,那个铅笔芯不是铅做的,要是铅做的那个铅笔多重。”
嘉宾2:“多沉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它里边是石墨,铅在哪呢?铅在油漆里边,我们说我们很多的带颜色的,带颜色的都是含有重金属的,我们铅,那个铅,那个氧化铅,铅丹五我们叫铅丹,或者是用白颜色的里边还有其他的重金属,它有铅的,就是铅有过量的吸收有可能,但是引起重毒的,都有多大量,每天啃铅笔像啃玉米。”
主持人 冀玉华:“啃玉米一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玉米一天吃多少,因为量很少它加的颜料很少的,但是可能引起铅收入一部分是可以的,但是不会引起中毒。”
嘉宾1:“但我又在想了,您刚才说,凡是跟颜色有关的,因为它含重金属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对。”
嘉宾1:“那小朋友画画都用那个拉比,都五颜六色的,那岂不是更危险哪?”
主持人 冀玉华:“还有橡皮泥呢。”
嘉宾1:“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 主任医师 赵金垣:“这个问题非常好,大家记住凡是含有颜色,不管什么颜料都是有害的物质,一个是重金属,我刚才说的。不同颜色,比如说白的,我们知道是可以铅,也可以叫铅白,还有镉,也是镉白,这都可以。红的它可能会加有机颜料,你看都是对身体不好的。还有其他的颜料,都对我们不是,有的是致癌有的影响我们生殖,有的影响我们神经系统,所以带颜料的时候,最好让孩子不要入口,不管你是你说那个泥也好,还是水彩颜料,还是油,都最好不要进口。”
主持人 冀玉华:“蜡笔、油彩、橡皮泥都应该让家长尽量地别让小朋友吃到肚子里,如此之外,咱们看看生活当中还有那些物品当中呢可能也是含铅的,你一不小心就把这过量的铅摄入到了我们的身体当中,这个确实会引发中毒的,那我们听听何博士的介绍。”
医学博士 何嘉:“好的,小冀。那我们来看一看在日常生活当中,那些时候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个铅的污染,首先刚才我们专家提到的像这种一些彩色的涂料,特别是儿童玩具,那么它可能就存在,因为涂料带来的这个含铅的问题。那我们建议大家,家长带着孩子买这个玩具的时候,我们尽量买这些比如说原木的,没有经过油漆涂层处理的这样的玩具。那么如果实在是喜欢这样的彩色的玩具的话,那一定要记住那么我们在玩耍之后在吃东西之前,必须要记得洗手。另外就是和我们的环境污染有关的了,比如像这个汽车的尾气还有工厂、火电厂的这个煤烟,那么在这些排放的有害气体当中就有可能存在铅的污染。另外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那比如说在一些化妆品特别是含有美白成分的化妆品当中,就有可能存在着铅的成分,那么其实啊,在古代我们传统的美白就是用铅白还有这个男士比较喜欢的烟草,那么在烟草它的烟雾当中就是含有铅这种重金属的。那么特别是,如果这个烟草它种植这个地区本身有铅的污染,这个在生长过程当中它会把这个铅的成分富集在叶片当中,做成香烟之后再吸,那么铅就随着烟雾直接进入到了我们的人体当中。那么在我们的厨房当中,也是可能存在铅的污染的,比如说一些不合格的锅碗瓢盆,还有一些刀叉,那么如果它们是用不合格的不锈钢来制作的,那么在这个我们都知道不锈钢它是镍镉合金当中就有可能存在着铅的成分,那么如果这个不锈钢的纯度不高,或者是它的处理工艺有问题,那么可能这些餐具当中就是存在着铅的。那么这个呢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可以会遇到的铅污染的情况。小冀。”
主持人 冀玉华:“好,谢谢何嘉博士。那么接下来这个健康信息呢还是和孩子相关,有人说,要是发现这小孩得近视了,近视初期越早戴上眼镜这读书长得就越快,您觉得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呢?”
嘉宾2:“就是小时候有这样一个说法,假性近视,孩子啊没长大,他知道什么叫看东西清楚不清楚啊,那忽悠你呢,不到看不见的时候千万别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都变形。特别怕眼睛像金鱼似地鼓出来,所以我真的是到了300度才戴的眼镜。”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看看观众是否有认同,看一下大家的选择。绝大多数的观众认为这事确实是真的,说的是对的。那我们看专业医生认为这个说法是假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确实是假的,因为其实目前来讲,近视已经越来越成为咱们人类的一个魔咒。在这个西方的这种白种人,它这种儿童近视的概率20%到30%,而在黄种人目前已经超过了70%,小朋友啊,小朋友。而这种情况目前来讲,关于这种近视的理论非常多,还没有搞清楚,包括遮盖,包括这个受体学说,眼压的学说,学说很多,但是无一例外都和咱们眼睛刚才所说话的调节是有关系的,那么如果要是说不及时地佩戴合适的眼镜,或者佩戴不合适的眼镜,它会使这个患儿使用更多的调节力,那么情况就会越来越糟。”
主持人 冀玉华:“眼睛就会更累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 李学民:“没错,而且它这调节不好的话,它进展也是更快。所以的话,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现这个小朋友要是有近视的话,需要及时地区别正规医院找一个很有经验的验光师来指导他的验光和配镜。”
主持人 冀玉华:“那咱们再来看看生活当中,估计这事啊,您十有八九一会遇到过,吃鱼的时候刺卡住了,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它的。我们看啊,要是吃鱼刺卡到了要赶紧喝醋,这个说法您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事你干过吧晓湘。”
嘉宾1:“必须的呀。你想我海边长大的,我青岛人嘛,就老会吃到就是鱼啊什么的,吃完了之后这种概率其实是挺高的,通常就是什么喝醋啊,吃个馒头啊,然后就把它给所谓给顺下去,对,如果再不行的话呢,我也去过医院。因为实在没办法了。”
嘉宾2:“我没不喝过醋,用馒头干噎过,我们东北话那个噎还不好写。”
主持人 冀玉华:“噎。”
嘉宾2:“就差不多是那个字吧,但是噎更像是噎住了,就噎是一个主动的动作,不是,它是一大堆馒头,平时你不会吃那么大一口,然后攒到嘴里,你不能一小口一小口吃噎不下去,一大口放在嘴里,然后嚼嚼嚼,差不多了,我妈说噎,往里噎,我就噎,过去了,过去了,我妈说咋样,我说还有,白噎了,我曾经最多的一次吃过三馒头。”
主持人 冀玉华:“那刺儿下去了吗?”
嘉宾2:“没下去啊。”
嘉宾1:“把一天的饭都吃了。”
嘉宾2:“没下去啊。”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事啊究竟是怎么看的。赶紧喝醋啊。大家觉得这事可信可不信,那我们看看专业医生告诉大家。”
主持人 冀玉华:“那我们看看,专业医生告诉大家,这喝醋忒不靠谱了。这是假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这是很危险的。非常的危险,大家知道那个食道它是三个狭窄,它不是一个水管子似的,从上到下都是直子。在那个食道的最上边,食道入口,还有在底下进胃的地方贲门,这是两个狭窄,中间还有在跟主动脉弓这个水平的位置,它还有一个下压的,它有一个狭窄的地方。这几个位置,实际上都是特别容易卡到的地方。特别是这个主动脉弓水平的这个地方,如果你真的说咽下去了还好,万一这一口东西把它直接给插到那边去了,它会穿的。这个病人是也是吃鱼,这个病人是人家送了他一条鱼,吃完了以后,就觉得扎住了,然后他就在外头吃的馒头还是吃的什么,然后我们看到的时候,这个刺像别针一样别在了食道壁上。这是头儿。”
“那个白头儿是鱼刺吗?”
主持人 冀玉华:“穿过肉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对。这是鱼刺,这是鱼刺,然后它穿过了黏膜,在那边漏出来了。”
“像个胸针一样。”
主持人 冀玉华:“这是咽馒头咽出来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对。实际上就是因为一般食道这么下去的时候,它在里头卡着。但这个它就别在,这个人很幸运,它只是别在了食道壁上。但如果这个刺是以这种角度出去的,那就扎到血管里了。”
“内出血,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对,大出血。”
主持人 冀玉华:“这个刺有多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这个刺大家可以看,这是个尺子,一二三四,将近五厘米。”
主持人 冀玉华:“真是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