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视频 > 正文

【BTV—北京您早】市民对话一把手 北京新表达

作者:北京您早 来自:北京电视台 时间:2016-02-05 文章点击率:

点击看大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刘忠军

视频链接:http://news.cntv.cn/2016/01/28/VIDEB2ZKQZL1CAropW9tQlfh160128.shtml

主持人 黄彦:“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广播主持人黄彦。”

主持人 曹一楠:“大家好,我是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曹一楠,小曹。今天我们还是依旧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会场当中为您对话一把手。”

主持人 黄彦:“这个时段来到我们节目当中,跟大家交流的一把手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主任闫傲霜。”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观众朋友、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曹一楠:“欢迎闫主任,在我的印象当中,今天这一场闫主任是第一位带来很多道具的一位访谈嘉宾,一会儿我们也会在我们的这个访谈过程当中,由闫主任一一为大家介绍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道具,它到底意味着的是什么。”

主持人 黄彦:“好,下面我们先通过一段小片来了解一下闫傲霜主任。”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北京是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城市,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创新的成果,让我们大家共同去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

主持人 曹一楠:“好,小片回来再次欢迎闫主任,说到科学技术,给我们老百姓的第一直感就是特别高大上,那么您作为咱们北京市科委的一把手,您怎么看待自己所分管的这个领域呢?”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我觉得首先科学技术确实有很多高大上的东西,应该说我们科学家的这个勇攀高峰,所以也是学无止境的.但同时呢实际上我们老百姓身边到处都有科技,可能你们平时不注意,但如果您注意的话,会发现很接地气的一些技术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

主持人 曹一楠:“3D打印,这一点可能是现在普通百姓感受最为强烈的,同时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感受也非常强烈,因为咱们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那么这几年包括小曹跑两会的采访当中也一直在跟踪他,在推广他的3D打印在医疗领域上的运用,今天呢我们不妨先从3D打印能带给我们生活哪些变化开始深入我们的话题。”

见到刘忠军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与几位医生讨论病患手术方案。

“结合这片子上看,也都是很符合的,骨质增生,这是大的骨赘,都可以看到。”

刘忠军此次要对一位患有颈椎疾病的病患进行手术,而他手中所拿的颈椎模型就是根据病人CT片的数据所打印出来的3D模型,看似非常普遍的一个塑料3D模型,但是对于多年从事骨科疑难杂症手术的刘忠军来说,却如获至宝。

北京大学地三医院骨科 主任医师 刘忠军:“如果用一个表面的图片,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病变,但是呢,有时候很难理解它和周围结构的关系,我们拿到这么一个立体的模型,能看到肿瘤和血管的关系,和里边神经、脊髓的关系,和这个骨骼的关系,就能帮助我们把这个肿瘤切除的更彻底,并且这个过程变得更安全。”

除了更好的辅助手术之外,现在3D打印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人体骨骼内置物的打印,不久前在一个颅面外科手术中,刘忠军就用3D打印技术完美的修复了病人缺损的颅骨。

北京大学地三医院骨科 主任医师 刘忠军:“我们用任何材料啊,都是用这个手工的方式,来把它用一个近似的一个形态,把它贴补上,很难做到贴附的严丝合缝,那么我们用3D打印,做出一个和原来缺失的骨骼大小、形态完全一样的,这样平平的把它修补起来,头皮一覆盖,外观上什么也看不出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那么刚才大家在片子里看到的,同时我手里头也有个小的小样品,大家看这个小样品很有意思,以前的这种材料通常都是模具做出来的,它是实心的,而打印出来的带网孔,为什么呢?因为跟骨骼的结构更接近,更适合病人的恢复。”

主持人 曹一楠:“能不能给畅想一下,未来咱们北京3D技术的发展的方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闫主任。”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有三大领域,这是很多的专家共同研究的,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医疗健康领域里头的这一类,第二类实际上我们叫做复杂结构的金属材料打印,在我手里头拿了一个黑的盒子。”

主持人 黄彦:“神秘的黑盒子。”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我要打开它,打开它一看呢其实很有意思的,这个里边很多形态各异的小零件,这些小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工业用的一些模具或者工具的那个头,那么原来刚才说了大家做起来相对都比较粗和笨,那么现在可以做的非常非常的精细,那么第三类实际上我们大家经常能看到的,就是我们原来叫做快速成型,就是我们文化创意产品,或者我们设计的产品,那么它打印的时候就把你想象中的一个比如说很有意思的一个玩具打出来了。”

主持人 黄彦:“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个大家也非常关注的就是电动车了。”

主持人 曹一楠:“电动车我们北京也大力的推广有几年的时间了,现在一些电动车的车主实际上还面临着现实的问题,就是充电难。”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北京到去年的年底已经有2.1万个充电桩,其中1.2万个是个人买了车以后装在停车位上的充电桩,应该说这些充电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有8千个左右是公共充电桩,那么我们希望今年至少再增加5千个以上的公共充电桩。”

主持人 曹一楠:“有一位网友在网络平台上提问,他说不知道以后电动车是不是可以跟手机似的,直接换电池,实际上可以给一个特别明确的好消息,是不是闫主任。”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是的,实际上我们在研究这个充电的时候,是同时两条技术路径,就是充电和换电。其实个人的车是不是也可以换电呢,我觉得将来取决于我们消费者的选择,我觉得很像以前我们用的那个煤气罐,大家知道,那煤气罐实际上就去换的,不一定到现场去充,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们那个换电的布局,我们在什么地方能换电池,这可不是家里像手机似的那么容易就换了,它还是要一个合适的机器,一套专业的工具才能够帮助他换电池。所以我们希望将来比如说把加油站变成换电池的场所。”

主持人 曹一楠:“说完了这个电动车的话题,我们赶紧说说今天非常可爱的一个道具吧,我们说说机器人的话题,北京的智能机器人应该是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咱通过一个小片,一起了解一下。”

“我回来了。”

“你好好休息,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这款名为小优的智能机器人,有萌萌的外表甜美的声音,作为具备艺术培养、科学启蒙、品格塑造等多功能的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它正在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

小优机器人项目负部负责人 周维:“它的功能包括,比如自由的云对话呀,无限畅聊,除此之外呢,包括这个远程监控,我们的双向视频等等,这是它的最基础的一些功能,它还有一系列的在家庭里边使用的小孩用的一些幼教的软件。”

除了体型小巧的家庭机器人,体积更大的智能机器人也在广泛运用于市民的生活中,眼前这个大个头就可以在博物馆里充当导游,而自带的人脸识别系统又可以对市民情绪给予反馈,除了能为生活增添智能乐趣,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帮助人们治病康复,这套康复机器人也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及脑损伤患者重新恢复行动能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北京的机器人重点一个就是特种,比如说应急、救援的这样的机器人,轨道的检查,然后管道的清洗等等,那么第二类机器人应该说实际上是医疗机器人,第三类也是最多的,就是服务类机器人,这个今天我们拿的这个小机器人,它是比较陪护类的,比如说它可以跟你通过简单的对话,唱歌、表演一些节目,另外我特别关心的就是未来发展呢还有是残疾人辅助的这样的,生活能力辅助提升的这样机器人,如果外骨骼能够辅助,让你能站起来,能走路的话,那么我想这个生活的品质就会大大的提高。”

主持人 曹一楠:“会很贵吗?”

主持人 黄彦:“我们也有网友再问这个问题,说这个智能机器人走进咱家里头,这价格会不会很贵?”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它将来就是你家里的一个电器,比如说你的冰箱、彩电,你的空调,它大概是它们组成部分中的一个。”

主持人 曹一楠:“而且比如说帮助残障人士摆脱困扰的这部分辅助的器具,是不是有可能在政府层面可以给一定的补助,或者补贴,大概有没有这个方向的考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我认为是可能的,那么我想如果是外骨骼类似这样能够支撑或者能够帮他康复,有助于残疾人生活质量提升的这些科技产品,也可以政府采购。”

主持人 黄彦:“很多的这种新技术,其实也听出来了,这科技就是离不开创新,现在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有一位网友就提问说,说我是一个中关村的创业者,自己做了一个小型的科技企业,因为比较需要现在我想做比较复杂、那种尖端的实验,但是现在场地和仪器比较困难,不知道今后从政府部门来看有没有一些解决的措施呢?”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给这个小网友一个建议,比如说他现在就可以上网去查一下,两个词儿,一个叫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就是我们把高校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一些实验室的比如说一些数据,一些资料都汇总在那,他可以选择去高校院所请科学家们帮他做一些实验,第二个词儿叫首都科技创新券,他如果去做实验的时候,政府还可以给他补贴部分经费。”

主持人 曹一楠:“当您在说这个科技创新券的时候,我现在就拿手机搜了一下,置顶真的是很快,第一个条目就是您刚才介绍的首都科技创新券申报系统,科技发展的速度可能是你我都想象不到的,都出乎大家预料的,让我们去准备好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感谢北京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