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田华
视频链接:
主持人 刘婧:“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养生堂》节目。我是刘婧,今天节目的一开始呢,我决定带我们现场的观众做一个很简短的小测试。其实这个小的游戏呢很简单,我们先把腿,右腿翘到这个小凳子上,我们的膝盖附近放松,伸出右手。要找到我们的这个手掌的掌根的这个部位,好,按住我们的波棱盖,就是那个膝盖的那个,会动的那个部分(往下按),用点劲,有没有疼的?阿姨你疼吗,一点都不疼吗?这难道我的判断有一点失误吗?没关系,我有师父,我请我的师父来给二位观众检查一下,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膝盖有没有问题了。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做客《养生堂》的专家,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骨科副主任田华教授。有请田主任。赶紧把田主任请上来了,是我检查方法有问题吗?您帮她们查一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好嘞。那么这个检查,实际上在如果大家去过医院做过看过关节的话,医生最常做的一种检查方式。可以看到,这个重点呢,就是大腿要放松。其实这个凳子可以再近一点。”
主持人 刘婧:“有点远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因为我们在检查床上,整个都在床上放着。有连续的,这个地方要放松,那么放松了之后呢,想查这个标准是不是标准,一就看这个髌骨能不能活动。如果能活动说明肌肉放松了,如果说这个肌肉髌骨绷着劲,动不了,那就没法查了,她现在还是比较放松的。那我查一下看看。”
主持人 刘婧:“有感觉吗?”
“有一点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有一点是吧。”
“有一点点,就靠这个方向好像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朝这边是吧?”
“这一点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朝这个地方。”
主持人 刘婧:“有一点什么感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有点串着疼,还是什么疼?”
“反正就觉得这儿有一点点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不厉害是吧?”
“不厉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说明她关节还不错。”
主持人 刘婧:“好,先放下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我看那个腿。放松,肌肉放松。这个手呢要自己托着可以,不用了,我来。这样疼吗?”
“不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不疼是吧。关节还是不错。”
主持人 刘婧:“说明这个阿姨关节不错。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阿姨。我给她贴上了红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是贴上。这个腿呢也可以凳子稍微近一点,好不好,隔近一点。肌肉放松,髌能够活动,放松。”
“有一点。有点。”
主持人 刘婧:“有一点疼。”
“有一点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有点疼是吧?”
“嗯,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边疼吗?”
“这边不疼就是这儿。”
“这边疼。好,看这个腿。”
主持人 刘婧:“位置是有区别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也是放松。平时走路有感觉吗?腿疼吗?”
“平时不感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上下楼梯疼吗?”
“上楼梯有点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样疼吗?”
“这样不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不疼。这样也不疼是吧。”
主持人 刘婧:“好,谢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两位阿姨腿还是还算可以。”
主持人 刘婧:“这位阿姨还不错。”
“对,稍微有点疼。”
主持人 刘婧:“都是略微有一点疼。来,两位阿姨请起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年龄多大了今年?”
“66岁。”
主持人 刘婧:“这位阿姨呢?”
“64。”
“64岁。”
主持人 刘婧:“同龄人。现在肯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在好奇,我们到底在查这个阿姨的什么。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什么那么跟我们的主题有关系?别着急,我们先请电视机前的观众跟我们这两位阿姨一样给自己检查一下,看看这个膝盖的这个髌骨,也就是我们说的波棱盖,往下按的时候,在她放松的状态疼不疼。如果疼你也可以给自己画上一个小红点,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会疼?疼了会怎么样?别着急,二位阿姨我们先回到座位上。我们来问问田主任。请他帮我们分析一下。田主任我们到,我们到那边去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里有一个膝关节的简单的小模型,其实我们刚才的检查,就跟这个很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
主持人 刘婧:“往下按,按的就是这里,对不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按的髌骨,没错。”
主持人 刘婧:“那所以如果说有的阿姨这里疼,有的阿姨这里不疼。这不同的反应,说明了我们有什么样的健康情况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你这个刚才做检查时候刚才提到了,是我们骨科的医生、关节外科的医生,非常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髌骨这个部位,是我们膝关节关节炎最容易发生的一个部位之一。”
主持人 刘婧:“膝关节的关节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骨关节炎,对。包括上一期的时候,大家记得不记得,我按着髌骨摸内侧,内侧是一个好发部位。另外一个好发部位就是髌骨。这个髌骨正常如果翻开来看的话,可以看到,正常的情况下这个髌骨表面,包括下面这个大骨头表面非常光滑的一层软骨。那么它应该是非常在活动的时候,你看这个髌骨上下滑动,非常光滑,那么如果说挤压疼的话,正常咱们的关节应该不应该疼的。是吧,但如果这个病变出现了问题,这个软骨已经发生了磨损,或者受了损伤,你再把这个压力下向下压的时候,出现了不舒服,酸胀疼痛,但一般的这种疼痛呢,都不是刺痛的,一般都是酸胀难受的感觉。”
主持人 刘婧:“有点酸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所以说这个检查呢,如果说检查了疼痛的话,说明你的髌骨有问题了。那么比较常见的表现呢,就是说比如说经常门诊过来说,田大夫我这个上楼梯疼痛,或者说有人我下楼梯疼痛,但平地走还可以,这种情况一般最常见的就是髌骨出问题了。”
主持人 刘婧:“那除了刚才这两位观众之外我们现场在我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没有观众给自己测一测,发现确实有疼的,有吗?那位叔叔就是有。这位阿姨也有。人数还好,不是很多。这边也有一位阿姨有。好,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可以请这些叔叔阿姨上来参与我们的互动,也可以请田教授帮忙看一看,到底他们是不是我们说到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他们好多人不疼,可能与她们坐的姿势有关系,比如那个阿姨她翘起腿来,你翘起腿来查。”
主持人 刘婧:“你是说哪位啊?好,那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这么查是不行的,这么查因为它的肌肉是较着劲的。对,一定要放松。实际上一定要,比如我在床上平坐着的时候,腿放平了肌肉放松,这样能查出来。但是你要说我这么翘着腿查,肌肉一收缩是没法查的。”
主持人 刘婧:“如果肌肉收缩的时候它就是应该是整个紧绷的状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它本身它已经紧绷状态了,它已经不动了。这种情况下去查这个髌骨的,这种摩擦是没法查的。所以一定要这个肌肉放松。”
主持人 刘婧:“所以可能我们现在现场的这个状态不是一个特别合适的检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不是特别合适的体位。”
主持人 刘婧:“但是适合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记得在整个小腿大腿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给自己查一查,看看疼不疼。因为田主任告诉我们,如果疼有这种隐隐的酸痛,就说明我们的髌骨已经有了一些骨性关节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
主持人 刘婧:“它跟您提到的这个髌骨软骨,是有关系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跟软骨的这个磨损呀、蜕变呀、损伤有关系。”
主持人 刘婧:“但是田主任我们说到软骨啊,可能我们大家在喝大骨头汤的时候真的看过,看过它上面有一层白白的、薄衣状的物质,有的厚有的薄,但是大骨头汤那个挺厚的。如果换到我们人身上呢?比如说,我们人的膝关节的这个软骨有多厚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你猜猜刘婧,有多厚,你猜一下吧。”
主持人 刘婧:“我们现场观众猜一猜了吧这个我真的猜不到。我们膝关节的软骨能有多厚?”
“有一元硬币那么厚。”
主持人 刘婧:“一块钱硬币那么厚。那就是两到三个毫米左右。差不多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说得非常好。阿姨是不是有学过过医呀,专业知识。”
主持人 刘婧:“说中了。”
“经常听《养生堂》的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她有一定的这种医学知识。”
主持人 刘婧:“应该是忠实的观众。谢谢阿姨。所以确实是,来,阿姨您请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咱们这个关节表面的这个软骨,男性的平均厚度3毫米左右。”
主持人 刘婧:“3毫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我正好带一枚硬币,其实也就差不多这样的厚度。比它可能稍微厚一点。女性的软骨可能更薄一点。”
主持人 刘婧:“男性是三毫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平均三毫米,女性可能平均2.7个毫米左右。所以说这个软骨呢,从你发育停止,比如说你十七八岁发育停止了,这个软骨的厚度就不会再增厚了。所以说我们一辈子寿命多少岁,平均寿命?”
主持人 刘婧:“8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80,那么意味着我们从这一生,这七八十年的时间,就磨这点软骨的厚度。”
主持人 刘婧:“就这么一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这么一点。宝贵吧?”
主持人 刘婧:“很快就磨没了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非常宝贵。所以说这个软骨如果一旦一旦出现了磨损,它没法再生,用完就完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你这个关节的软骨。”
主持人 刘婧:“所以如果说刚才的那位阿姨,我在按她的时候,她有疼痛感,我们贴上了红点,是说明这个软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就意味着她的这个因为压的是髌骨,因为这个软骨呢,整个关节都有,下面也有软骨对不对?上面也有。髌骨表面也有,刚才压的是髌骨,它意味着她这个髌骨关节的软骨,或者下面相对应的软骨出现了问题。就是最常见的刚才这个髌骨软化的问题。这就是一个髌骨软化,咱们自我检查,自我诊断的一种好的方法。可能你不用去医院,就能知道我是不是髌骨关节出了问题,是不是髌骨软化了。髌骨软化是比较。”
主持人 刘婧:“比较容易查出来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比较容易大家经常说的一个概念吧。”
主持人 刘婧:“您做过那么多的手术,田主任,比如说刚才我们说到了无论是髌骨软化,还是我们整个的软骨都磨没,您看过的比较严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最严重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整个所有的这些关节软骨基本上所剩没有了。”
主持人 刘婧:“所有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所剩无几,全是软骨下面的骨头露出来了。意味着我们走路的时候,不只是这个髌骨,这两个大的骨头之间,全是骨头磨骨头。”
主持人 刘婧:“那得多疼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没有软骨了。所以说他病人疼痛啊、关节变形啊、罗圈腿呀,然后关节活动受限制,活动不了了,最终就不得不去做手术。”
主持人 刘婧:“那是多大岁数的病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大部分的年龄都属于中老年以上。比如说60岁以上的偏多见。”
主持人 刘婧:“既然田主任是每天都要做那么多的手术,也看过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膝关节,大家想不想看比较严重的软骨都磨的所剩无几的膝关节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想看吗?”
“想看。”
主持人 刘婧:“我也特别想看田主任,听说您今天带来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带来标本。”
主持人 刘婧:“带来了标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咱们一会儿再看。”
主持人 刘婧:“您现在不让大家看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一会儿咱们下面再看,卖个关子。”
主持人 刘婧:“对,田主任告诉说,其实看上去会有一点触目惊心,所以我们先请大家做一做心理建设,做好准备我们一会儿再看。”
主持人 刘婧:“那说到这个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关节发出的求救信号。我的理解啊田主任是不是我们一旦发现了关节一些细微末梢的表现,它其实就是跟我们说救命啊,我生病了,赶紧帮我治病,不然我就要罢工了。所以它一定是有一定表现,如果我们关注到,可能就能够帮助我们离换关节更远一点对吗?那比如说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表现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其实就是说求救信号呢,实际上就是关节给我们提个醒,说明我可能有问题了,你要重视我了。刘婧你知道,你认为有什么样求救信号吗?”
主持人 刘婧:“我听阿姨们讲过,说是会觉得关节卡一下,就突然觉得走路的时候卡一下,或者坐着的时候站起来卡一下,要晃一晃,等这个卡过去了再站起来。这个是不是说明就关节不行了。比如说哪个地方磨坏了,磨到哪儿疼了卡住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说得挺好的,因为这个卡呢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卡的原因一般来讲有几个沿原因,第一个原因有可能就是有关节里面有游离体。”
主持人 刘婧:“就是关节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我们叫关节鼠。又叫游离体,到处跑来跑取得,就是像老鼠一样。那如果说这个关节鼠跑到了关节间隙,关节缝中间去了,关节就卡住了。关节动不了了,稍微自己活动活动跑出来了,跑其他地方去了,又活动自如了。”
主持人 刘婧:“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另外起来的呢,比如说像半月板的损伤,年轻人踢球啊,运动的时候半月板损伤了,撕裂了,也可以引起卡的表现。比如常见的就这两个因素。”
主持人 刘婧:“咱们现场的观众有没有谁的膝关节曾经出现过卡的情况,有的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卡就是说,我走着走着路,突然一下腿不敢动了,动不了了。所以我必须稍微活动活动开,再进一步去走,这叫咱们说的卡的表现。”
主持人 刘婧:“就突然走着路就会卡住的,因为我们今天找到了一个田主任带来的标本,这个标本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游离体到底长什么样,但是我希望有亲身经历的观众可以上来自己亲手的摸一摸,可能感觉会更不一样。这个阿姨。我们掌声有请这位阿姨。这阿姨胆子很大,阿姨我们专门给您准备橡胶手套。来,阿姨您站到中间来,阿姨您敢碰吗?敢碰。您出现过卡吗?”
“我就有时候走走路吧就这个腿就不行了,还得这样一下子。”
主持人 刘婧:“还得抖一下。”
“抖一下。咔嘣响一下这才能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也是一种卡的表现。”
“是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她必须抖动一下关节,然后这个游离体可能跑到其他地方去了。”
主持人 刘婧:“然后就不卡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然后,对对对。”
“非得这么样一下。”
主持人 刘婧:“才能好。”
“才能走走路。”
主持人 刘婧:“经常发生吗?”
“也经常的。”
主持人 刘婧:“大概频率有多久?”
“有时候早晨起来,它就这样不舒服这个。这个腿吧还这样,一起来一翻身,连这地儿都疼的。”
主持人 刘婧:“哎哟那阿姨真是挺痛苦的,您今年多大岁数啊?”
“我72了。”
主持人 刘婧:“72岁。阿姨手套田主任已经给您准备好了,就是您面前的这个,手术盘里的小东西。田主任这个是您从病人的膝盖里拿出来的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大家不要紧张,这是今天上午,今天上午做两个手术,这是其中一个病人身体里面取出来的。对,两个病人都是做的关节置换的手术。都是膝关节已经磨损得很重。”
主持人 刘婧:“它有大有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你也戴上手套你可以看看。”
“要两个都戴上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都戴上吧。您可以用手去摸摸它。不知道大家观众能不能看得到。能看到吗?”
主持人 刘婧:“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这个就是关节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咱们说的关节鼠。那么有的比它更大。有的比它更小。有的小的可能跟米粒一样大。”
主持人 刘婧:“这是真的,阿姨今天田主任从他的患者的身体里拿出来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别紧张,别紧张。”
主持人 刘婧:“所以有可能让我们阿姨的膝盖总是卡一下的就是这个东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
主持人 刘婧:“我看到了您说的这个跟一块钱硬币一样厚的软骨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看到了,对对对。”
主持人 刘婧:“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它有的地方比一块钱硬币稍微厚一点,但是有的地方可能要更薄一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没错没错。”
主持人 刘婧:“如果它薄了,是说明它已经被磨没了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但是游离体表面呢,它是一般是有软骨的,这个它不参与关节的。对。游离体的软骨跟它的关节面的软骨差不多一样。”
主持人 刘婧:“那这个大的是什么呢?这儿还有一份那么大的东西。哇,我觉得我自己胆子真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你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主持人 刘婧:“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好大的一块。”
“它像个结石似的一个东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像结石是吧。”
主持人 刘婧:“结石?骨头里也会有结石吗?好像不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关节腔里里面一般是没有结石的。”
主持人 刘婧:“关节盖里的这么大一个东西会是什么呀。那边阿姨说是骨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你摸摸。你摸摸看看。”
主持人 刘婧:“它也是骨头的质地。硬硬的。”
“还是软的。”
主持人 刘婧:“软的。”
“像皮子似的一个东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像皮子似的。”
主持人 刘婧:“像皮子?都是说骨刺,那阿姨说是半月板。”
“是不是半月板坏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我可以告诉你们吧。”
主持人 刘婧:“我们先请这个阿姨回到座位上吧,我们让田主任好好跟我们讲一讲这个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我们是不是自己的关节里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其实这一块呢不是游离体。”
主持人 刘婧:“因为它太大了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这一块呢我取的因为她做关节置换的时候要把她的关节表面切下一块来,这是病人的关节的表面。刘婧你可以自己看,你可以看到这个它是一个。你看这是非常硬的,你自己摸摸,旁边这个还有点软。你能摸摸吗?像这个地方稍微有点软。”
主持人 刘婧:“所以说软的地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个地方是残存的软骨。这个地方的软骨已经完全没有了,就是完全是骨头磨骨头了。”
主持人 刘婧:“磨得这么厉害。这个都是发亮的有点像花岗岩,被打磨了之后的效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是反复的骨头磨骨头,非常硬的,已经像镜面一样了。”
主持人 刘婧:“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到这边还在闪着光,它完全不应该是一个骨质的样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它就是你包括这个许阿姨,她做手术的时候,你的关节可能也跟她一样。”
主持人 刘婧:“对,大屏上有。您可以看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可以看到刘婧手上,我用镊子给你指指,像这个地方已经完全没有软骨了。这是骨头了,非常硬。旁边呢还残余一点软骨。”
主持人 刘婧:“只有这儿还有一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儿还残余一点。它是软的,所以说这个地方一旦磨没了之后,它就没法再生了。就永远没有了。如果再继续走路,再接着磨,这个骨头也会被磨掉了。骨头会被磨掉一个坑去了。骨头也缺损了。”
主持人 刘婧:“这个骨头的主人她是什么情况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个病人呢,今天上午,也是59岁。”
主持人 刘婧:“女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女性。疼痛八年的病史。现在呢就是新刚才咱们许阿姨说的,她行走距离不到100米,关节呢已经咱们说的罗圈腿的表现。用了好多药,吃的药关节腔里面打针都不行。所以只能做手术。”
主持人 刘婧:“如果说我们出现了关节鼠,就像那个阿姨一样经常会卡住,甚至很厉害的抖腿,才能够让我自己行进自如的时候,我们就得做关节置换手术了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有两种情况,就算是你关节出现了关节鼠,如果没有卡的表现,可能也可能不太需要管它。因为有些相对比较年轻的人,比如说不管是30岁40岁,甚至四五十岁的病人都可以。但有卡的表现一照,有游离体那就做手术了,只能做手术了,因为它在里面来回的跑,你要不取出来,它会把你的软骨要硌坏的。容易加重软骨的损伤。如果说是因为偶尔查体,一照片子查体发现了游离体,但平时没有表现,可以待在里面不用管它。”
主持人 刘婧:“就是如果不卡也不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不卡不疼没有不舒服,就是查体发现的,可以不用管它。”
主持人 刘婧:“您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有这样的病人。对,因为它游离体它有时候跑在关节腔里的某个地方之后,它就跟周围有点粘连不动了。它只要不动了,它第一它不会卡,第二个它不会损伤其他结构。”
主持人 刘婧:“没有什么安全隐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不用管它。”
主持人 刘婧:“我听导演说,您的母亲好像也有关节鼠。而且她就是属于干脆就不管它了的类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我的妈妈呢,我印象中是,应该差不多有六七年以前,至少六七年之前。”
主持人 刘婧:“发现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她的关节出现最早也是僵硬疼,后来卡。每走几步,经常一开始很频繁,就一天可能不知道卡上十次八次的,后来因为我是关节的医生,我一听就知道有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骨关节炎,年轻的时候比较劳累,腿呢说已经有点变形。其实我没看她的片子因为她在老家没在北京。我说可能就是这个问题,骨关节炎有游离体。然后当地照个片子,后来呢我就跑回去看了一眼,就是一个游离体,说一说呢我就建议她做手术了,说这个关键它自己消不掉的,妈妈她比较,她有高血压,并且比较紧张,说我缓缓,她也不说不做说缓缓,说我缓个心理准备,适应一段时间再说。她就尽量少走路,适应一段时间,我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跟我这么说,说我这个卡越来越少了。每次我劝她做手术她就不做了。后来到现在也没有做。后来一直到现在她已经说不卡了。不卡的原因呢,后来我也可以说呢,就是说就像我刚才跟您说的似的,这个游离体如果在某个地方,时间长了,它跟这个组织粘连到一块儿去了,它可能就不到处跑了,它就不发生卡了。”
主持人 刘婧:“所以这也是不幸当中的万幸。”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她也是一个万幸。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因为有的人,它的这个游离体到处跑,经常卡很频繁,那真是有时候,我过马路过到一半,一下卡住了。”
主持人 刘婧:“那很危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真的有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 刘婧:“对,如果正好又遇到了红灯,把她堵在路上。比如说刚才的那位阿姨,您觉得她需要做手术吗?还是还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位阿姨呢她是早上起来,好像告诉我。”
主持人 刘婧:“要抖一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早上起来稍微踹一下就可以了,是不是?响一声可能就出来了。她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游离体,因为没有照片子,需要通过片子来确诊,也有可能是她骨质增生骨刺,有点阻挡引起来的,需要区分一下。那如果要经常发生的话,如果说这种情况对你的这种行走啊,一般的生活有影响,比较困扰你,我觉得也可以考虑手术。你手术的主要目的大家只有一条,就是提高生活质量。”
主持人 刘婧:“解决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解决问题。你觉得这种情况如果说影响不大,那就可以先观察。”
主持人 刘婧:“所以阿姨给您的建议,希望您可以采纳。那我们说道了这个关节鼠,我们今天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第一次看到它长什么样。您说的这个卡是比较常见的,也就是说除了卡之外,我们关节的求救危险信号还有很多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还有好多种的信号,卡就是其中一种。那么最常见的信号,一般是比如说发僵,僵硬。”
主持人 刘婧:“关节的僵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关节的僵硬。感觉活动不灵活。第二个呢,就是疼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类似,任何的身体的不舒服,我们身体的预警信号,疼痛最常见的。第三个肿胀。比如说关节肿了,可以看到关节积水了,那么就是说肿了。第四个的话就是卡的表现,所以说僵硬、疼痛、肿胀、关节卡,一般认为是关节出现问题的四个的这个提示的信号,告诉你我关节可能出问题了。”
主持人 刘婧:“是,我们大家可以来看看我们的大屏幕和环屏,关节的求救信号。这四点已经在环屏上了,我们一个个说,结合着具体的表现,结合着您遇到的病人,他们的具体情况,我们先来说说僵硬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么关节僵硬呢是这样,僵硬的情况下呢,当然比如说,我的关节已经出现了病损,比如说软骨已经磨薄了,甚至旁边出了骨质增生长骨刺了比如说,那关节的灵活性本身就变差了。所以灵活性变差了,就可能有僵硬的感觉。那么另外一种呢就像咱们上一期提到的寒冷,天气的变化,天气变化呢关节局部肌肉比较少,皮包骨头,那个韧带啊,其他的这种关节囊,血液循环一少,本身它的弹性就降低了,也可以有僵硬的感觉。所以说僵硬是在出现疼痛之前的一种比疼痛要好一点的这种感觉。”
主持人 刘婧:“就是轻微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稍微轻一点的感觉。对对对。最早可能出现僵硬感。”
主持人 刘婧:“第二个疼呢?疼是一种什么样的疼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疼痛最早的表现,疼痛一般早期都不会特别痛。一般的人表现过来到门诊找我看病的时候说,我坐时间长了,一站起来,我的关节可能有点疼痛,稍微活动活动,好多了,可以走了。再有呢,就是刚才咱们提到的,上下台阶,在家里面有的人没电爬楼梯,下楼梯,有的人出去运动的时候,爬爬山爬坡,出现疼痛,平地走又可以了。”
主持人 刘婧:“对,刚才那个阿姨好像讲上下楼梯的会有一点点疼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这种情况都是早期的出现了髌骨磨损蜕变,骨性关节炎早期的表现。这样的。”
主持人 刘婧:“这也是早期。然后慢慢的就发展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逐渐逐渐的如果你要不在意的话,它这种磨损会逐渐逐渐加重,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慢,它不会说我今天出现了疼痛,过上个半年去照片子一下就变化特别大,所以说从这一点呢,我也不太建议经常去照X光片。因为我在门诊看病人,经常说我在三个月之前照了片子,长的说半年之前照了片子,我再复查他片子卡子有没有变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就关节中磨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年两年可能之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主持人 刘婧:“您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要通过X光片来观察的话,大概要多长时间的距离比较合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如果中间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比如就是这种酸疼不舒服,没有出现卡的表现,也没有出现突然关节肿胀,走不了了的情况下,照片子的话,两年三年照一个就可以了。”
主持人 刘婧:“两三年照一个就可以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不用太频繁。”
主持人 刘婧:“那今天我们说到了整个僵硬、疼痛、肿胀和卡的这些不同的表现,我们也专门请到了一位田主任的患者,一位曲阿姨,她就是切身地感受到这个关节炎有多么的痛苦。我们请曲阿姨上来给我们讲一讲她的故事好吗?来,掌声有请曲阿姨。您今年多大岁数啊?”
“我今年62了。”
主持人 刘婧:“62岁了。您出了什么问题了?”
“我这腿呀是四十七八岁就开始有毛病。”
主持人 刘婧:“四十七八岁,就是十多年前,15年前。”
“15年了。”
主持人 刘婧:“什么毛病?”
“开始就是僵硬。像田主任说的这个,慢慢发展到疼痛。”
主持人 刘婧:“怎么个僵硬法?”
“就是一站起来得活动半天才能走,早晨起来也是晨僵。”
主持人 刘婧:“不然打不了弯。”
“不然打不的弯不灵活。慢慢发展呢越来越严重。走路走顶多100多米,也伸不直了,弯了都。”
主持人 刘婧:“就是一开始还能弯,但走走走就打不了弯了。”
“就是,就是这样。但是站也不能站时间太长了,站五分钟。有时候非常尴尬,跟别人那个说话的时候,显得非常不礼貌,我要赶紧走,我站不住了腿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是到了后期了。”
“对对,到后期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是一开始可能没这么重。逐渐发展的。”
“逐渐发展的。一点一点的。”
主持人 刘婧:“那什么时候开始疼的呢?”
“开始疼的轻,是越来越重。现在今年疼得实在是走不了多少路了,幸亏那个遇到大夫这么好的大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其实她已经做过,她两个腿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了。有一侧已经做过关节置换的手术了。另外一侧在排队做手术。”
“我今年五月份田主任给我做的这个左腿,现在五个多月了,恢复的挺好的。你看这腿倍直现在。原先都是弯的。”
主持人 刘婧:“以前都直不了?”
“都弯了都腿。穿裤子都是斜的,那个裤子都是弯的。”
主持人 刘婧:“疼得有多厉害呀?”
“疼得就走不了路回来,走不了多少路,100多米,回来就走不了了,上楼是两个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上不了楼。”
主持人 刘婧:“然后慢慢的就从很直溜的腿变得罗圈了打弯了?”
“对对对,都弯了。”
主持人 刘婧:“这是大概几年前发现的?”
“15年前开始一点一点地加重,一点一点的加重,我这个右腿11月份田主任还给我做这一条腿。”
主持人 刘婧:“那现在您的右腿是?”
“左腿是直的。右腿是弯的。”
主持人 刘婧:“来,其实阿姨您站到我们这个条案前来。”
“右腿没有那个左腿当时重。”
主持人 刘婧:“大家其实看得清楚,阿姨的这个裤子相对来说还比较直溜,左腿是很直的。”
“这个是做完了的。”
主持人 刘婧:“然后右腿在这儿,有一个明显的弯曲。”
“是的。”
主持人 刘婧:“就在膝盖的下沿这儿有一个明显的弯曲。所以右腿还在排队做手术,左腿已经做好了。”
“是。”
主持人 刘婧:“那现在右腿的疼痛状况怎么样呢?”
“走走这个里边里侧非常疼,也是站起来马上就不能走,就是腿这儿颠一颠。”
主持人 刘婧:“对,我刚才看您走路有一点点不是很顺利。”
“是是。”
主持人 刘婧:“就是因为右腿的原因。”
“对,是。”
主持人 刘婧:“有肿吗?”
“肿得不太重。还有卡,像田主任刚才说的这是我没有卡的感觉。”
主持人 刘婧:“所以您一直是在僵和疼之间发展,谢谢曲阿姨您今天来,我送您个礼物吧。送您一份舒化中老年牛奶。”
“谢谢,谢谢。”
主持人 刘婧:“正好适合您喝。”
“谢谢,谢谢。”
主持人 刘婧:“来,谢谢,谢谢曲阿姨,慢慢走咱们回到座位上。但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在场上还有一个很高的楼梯。我们可能住高楼的人家里没有电梯的人,每天都会面临上下楼梯的情况。如果看了我们昨天的节目大家应该还记得田主任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次数太多,尤其对于上了年纪的来说,尤其对于上了年纪的女性来说,会造成我们关节的磨损。软骨的磨损,更容易出现这样的关节鼠。因为出现了磨损,掉下来慢慢慢慢长大了。但是,其实爬楼梯无论是上楼梯下楼梯,对我们的身体呢,也还是有好处的。什么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楼梯时不同的症状表现,来知道我们骨骼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所以有没有叔叔阿姨今天我们现场的上下楼梯的时候,会关节疼痛的,我们来做一做这个简单的小测验。这位阿姨就是了,您疼得很厉害是吗?尤其是疼。好,我们请这位阿姨上来。来到舞台上。阿姨您好,因为我看您第一个就举手,而且特别快,您是?”
“我下楼不行。上还可以。一下吧就这块就疼。”
主持人 刘婧:“好,您有明确的症状表现。所以我们一会儿试一试,阿姨来,您跟我来这儿。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您家的单元楼门口,再往上走呢就是您家了,您家住几楼?”
“我们家住平房。”
主持人 刘婧:“平房,哎哟那不用上楼梯,。”
“但是走一点楼梯就不行了。”
主持人 刘婧:“那就这样,您假设到了我们电视台门口,您现在要上楼来录像了,好吗?来,您往上走,慢慢地扶着楼梯往上走。好,就跟您在家没事的时候,上楼梯是一样的。好,现在您请转过来,慢慢的再往下走,跟您平时下楼梯的状态是一样的。明显看到这个阿姨的速度变慢了,来,阿姨请您拿着话筒,也请您站在这个位置,请您接受一下我的提问。都不疼不是对不对,您有疼痛。”
“上楼不疼。上楼可以。”
主持人 刘婧:“所以都不疼不是,上梯疼吗?”
“不疼。”
主持人 刘婧:“完全不疼吗?”
“有一点。也不厉害。”
主持人 刘婧:“有一点。下楼梯疼吗?”
“下楼梯疼,但是有的时候就得侧着下就好点。”
主持人 刘婧:“换个姿势就好一点。”
“侧着下就好点。”
主持人 刘婧:“那也就是我们可以说是都疼。”
“对。”
主持人 刘婧:“但是下楼梯更疼一点。”
“对。”
主持人 刘婧:“好的。田主任我问完了,我现在不知道该问什么了,该您了。请您进一步地提问,现在我简单地问了一下这个阿姨,包括她的疼痛的位置是有区别的。您帮她看看她是什么情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是你现在上楼有点疼不太厉害。”
“对,上楼能接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下楼更明显。”
“对。现在下楼老得想扶着东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扶着东西。然后平地走不疼是吧。”
“对,平地走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今年您年龄。”
“61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61岁。女性,61岁。属于老年人是吧。61岁。那么这种情况,让我去判断的话,肯定还是最常见的应该是髌骨关节出了问题,髌骨的软骨出了退变,像刚才咱们谈到的就是髌骨软化的表现。但是髌骨软化为什么说上楼不疼呢?”
“可是有时候我去按摩那大夫就按着这块地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是下面疼是吧。”
“但是按完挺舒服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按按舒服。那么髌骨软化,是上下楼疼最常见的原因。但不是所有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可能也比如说我岁数不是很大。照片子髌骨都没事儿,上下楼梯疼,然后我去做咱们那个挤压试验也不疼,那有可能就不是髌骨的问题。有可能就是周边的肌肉也可以疼啊。肌腱也可以疼啊,韧带也可以疼啊,像这个阿姨她说的就是下楼疼。我考虑可能因为加她的年龄,女性61岁,可能还是髌骨软化的表现。”
主持人 刘婧:“而且她有具体的位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具体的位置,对对对。”
“就是髌骨吗,这一块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一块不是髌骨,那么髌骨是这个。这是髌骨。”
“这一块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这边疼是吧,你这个情况,可能不见得是髌骨了。她还不见得是髌骨,她的疼痛的部位很明确是在下方的侧方,内侧这个地方,是吧。”
“而且这块地儿吧老是发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是这个地方吗?”
“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这儿疼是吧?”
“对。就这一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因为我刚才说的就是上下楼梯疼,最常见的原因是髌骨软化,髌骨的因素,但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像她的关节炎内侧,内侧副韧带的一些劳损炎症。”
主持人 刘婧:“也有可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髌骨髌腱的一些炎症都可以引起疼痛来,她可能倒不见得是,对。根据部位来。髌骨软化的疼痛,上下楼梯等于是一个前疼。前方疼,一般不会是侧方下面疼。一般都是前方这两边可以,像上下都可以,但一般是这个髌骨下面疼痛。”
“那大夫我想问您我这块儿这算什么地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你这个是内侧的侧带,内侧的副韧带。”
主持人 刘婧:“如果这个阿姨需要确诊,她要去做一些什么样的检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她可能需要先照个X光片,她的疼痛就可能就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内侧副韧带,受刺激了引起来的。”
主持人 刘婧:“来,阿姨请您回到座位上,谢谢,谢谢。但是刚才那位阿姨举手了是吗,我们请这个阿姨也上来检查一下吧。欢迎这个阿姨,谢谢您。阿姨我刚才看到您举手了,因为您觉得确定自己是髌骨的疼痛。”
“我不确定。”
主持人 刘婧:“您是这个位置对吗?”
“对。照片子吧,是那个退行性病变加骨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但疼痛呢,就是上楼下楼都疼?”
“因为我现在下楼我都倒着下,倒着下我觉得就是减轻点疼痛。”
主持人 刘婧:“阿姨我把您的资料先写上,您今年多大岁数。”
“一样,61岁。”
主持人 刘婧:“也是61岁。您贵姓啊?”
“姓王。”
主持人 刘婧:“好,那您是上楼梯也疼,下楼梯也疼。”
“对。”
主持人 刘婧:“您现在再走一段楼梯感受一下,包括具体疼的位置,好吗?来,在您扶着楼梯。”
“我上楼一般都揪着那楼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扶着。”
主持人 刘婧:“没事儿您扶着楼梯,在安全的基础上慢慢走,感受一下具体疼的位置。慢慢地走上,好。您正常您爱怎么下,觉得怎么样舒服都可以。您不是都倒着下楼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能正着下吗?”
主持人 刘婧:“您再转过来正着。”
“正着下我这么下这么下。”
主持人 刘婧:“再正着冲前。”
“这么下吧就。”
主持人 刘婧:“很痛苦。阿姨拿着话筒,这样够得到了。”
“就比较费劲。”
主持人 刘婧:“好,来您走下来到站到这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您就是疼痛的位置就是前面疼?”
“就是这一块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她应该就是更符合咱们说的髌骨软化的位置。上下楼梯就会疼痛。为什么疼。给我拿一下这个道具。”
主持人 刘婧:“好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那么还是这个道理,你可以从这个膝关节模型上能看出来,其实这个你看我伸屈的过程中,咱们这个髌骨会上下滑动。”
主持人 刘婧:“一直在磨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说我上楼梯的时候,你看我先上去一个腿,逐渐逐渐伸直对不对,非常吃力地压到这个骨头上,所以说你要上楼梯疼的情况下,像您说的,根据她上下楼梯疼痛的这个特点,可以判断她的髌骨什么部位出了问题。”
主持人 刘婧:“所以她是上下都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上下都疼的话。”
主持人 刘婧:“反而是侧着下感觉好一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上下都疼的话,就意味着整个这个髌骨的范围可能出现病变的范围比较广泛。”
主持人 刘婧:“面积比较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是不管上还是下都疼。”
主持人 刘婧:“那如果是上楼梯不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如果要单纯上疼的话,那有可能就是这个髌骨偏上面的部位出了问题,如果下楼梯呢,下楼梯疼因为她是慢慢好腿先下,后腿跟着下,她是微屈是吧,微屈的状态就是髌骨的下部,你看在微屈的状况下,她的下部是接触的,上部是飘着的。屈曲的时候呢,你看下部是飘着的,上部是接触的,所以说她不管是上楼梯疼还是下楼梯疼,都是髌骨出现问题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 刘婧:“那您给这个阿姨一个建议,她应该怎么办啊接下来。”
“反正我坐时间长了起来,得腿活动活动才能走。腿一动就嘎嘣响里头。”
主持人 刘婧:“对,我听到了有一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然后一般的平地走路还可以是吧?”
“平地走还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所以说结合阿姨的年龄61岁,女新,上下楼梯都疼,平地坐时间长了起来发僵,可能一个典型的骨性关节炎的表现。有髌骨软化,这种情况呢一般来讲呢,听完这个课之后,我觉得你可能就没必要去医院去了,自己注意保健,一会儿呢我们具体的办法我会告诉你再怎么去做。”
“好,谢谢。”
主持人 刘婧:“对,因为我们也可以介绍给更多电视机前的观众,谢谢阿姨,您先回到座位上好吗,谢谢。谢谢。我们为了保护膝关节,保护我们的髌骨,不出现那些骨性关节炎,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比如说其他的运动,比如说我们叫做自我保健,或者自我处理里面,在家里面,咱们前面提到的热敷是一种方式,另外呢我们一定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肌肉力量,锻炼肌肉。”
主持人 刘婧:“肌肉有力了,就能够包括保护骨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就是刚才咱们提到,这个关节之所以能够运动,之所以能够运动,就是因为我们上面的肌肉来带的这个关节动。所以说我练的我的肌肉强壮了,它会保护我的关节。”
主持人 刘婧:“那您会介绍给大家什么样的好方法来锻炼我们这叫股四头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我们这个比较学术的名称就是大腿的肌肉,前面这一块比较,前面这一块肌肉对不对,这个我们叫股四头肌。这块肌肉是保护膝关节最主要的肌肉。所以锻炼这个肌肉,对你的关节肯定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 刘婧:“那我们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可以锻炼我们的这个股四头肌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呢,大家从不管从网上电视上看到好多方法,比如说直腿抬高,勾脚尖的方法。”
主持人 刘婧:“都学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都学过,还有一种方法大家也可以去试试,不错的方法。就是需要靠着墙。”
主持人 刘婧:“我们有墙。我们演播室什么都可以有。连墙都可以有。而且这个墙很结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很结实。”
主持人 刘婧:“真的,真的推不动的墙。”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那这个墙呢,就是说因为我们年龄大了,我们一定要注意一条不要摔了,我们一摔就容易骨折了对不对。所以说一定要靠着墙的目的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支撑点,让大家保持姿势更稳定一点。不容易摔伤。那么这个脚呢分开与肩膀差不多同宽就可以了。然后呢后背靠着墙慢慢往下蹲。”
主持人 刘婧:“蹲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像蹲马步一样。我们像好多老人练太极拳蹲马步,可以再蹲,然后呢,小腿呢尽量跟这个地面垂直。要垂直,可以尽量往下走,再往下走,但是呢,一定,因为我们有时候髌骨软化的时候,有时候走到一个走势,怎么这么疼啊,我就不敢练了,说怎么越练疼不行对不对,要么就疼的时候,要么就起来一点,要么就深蹲一点,一定要跨过那个疼的部位。”
主持人 刘婧:“不能在疼的地方卡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不能在疼的部位,因为疼的部位说明正好挤压那个髌骨损伤的部位。然后就靠这墙放在这儿放松。你看你大腿肌肉非常紧张在收缩。”
主持人 刘婧:“所以这个角度大概是多少合适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尽量让这个小腿要做不到的情况下,一开始大家肌肉力量比较弱,就不要像我一样,小腿尽量垂直了,知道吧,你可以稍微这样的来一点。这样可能更简单一点,你要力量强了之后,小腿可以朝前走,越朝前走90度,大腿受力更强一点,但是前提是别一下摔倒。”
主持人 刘婧:“这蹲一定会抖的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所以说早期是抖的,你看这个肌肉多紧张。我可能待十分钟,你可能待三分钟。阿姨可能待一分钟,就这样的过程。就这是一个好方法,这也是我们在临床在门诊看病人比较常建议的一种方法。”
主持人 刘婧:“每天都要练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当然,因为锻炼肌肉的方法,你练多了没有坏处。我们一般会建议早一组晚一组。”
主持人 刘婧:“练多长时间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时间根据体力来,比如说一开始练的时候,有的人可能蹲一分钟就蹲不了,就感觉腿就哆嗦了,就开始抖开了。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肌肉肌肉没有力量了,那就多做几次起来不到一分钟,起码休息一会儿,接着来。”
主持人 刘婧:“慢慢的,一点一点循序渐进。所以在安全的基础上,一定不能让自己滑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也有的一种办法就是说我不做那么长时间,我就一次性的,能蹲多长时间尽量蹲,我能够一次性我能坚持个五分钟。我就坚持了五分钟,好,我不做了。也不用反复的来。两种方法都可以。”
主持人 刘婧:“看看哪个大家更适应。所以刚才那位阿姨可以做,我们这位阿姨也可以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对对对,因为她的髌骨都太好。”
主持人 刘婧:“许阿姨也可以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田华:“都可以做。回家练练这个肌肉,这个肌肉的这个力量锻炼对大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