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高炜
视频链接:
提高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是群众的共同追求,是民生大事,也因此成为每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关键的热点之一,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再次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刘忠军来自医疗卫生领域,他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与医疗的结合来降低患者的负担。去年,刘代表在两会上首次提出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议。今年他带着3D打模型来到会场,并高兴的告诉大家,他的团队已成功的为一名脊椎肿瘤患儿实施了世界首例个体定制化人工脊椎置换手术。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从这个模型上我们看到,当初我们为他植入的这一枚定制化的人工枢椎,已经和上下的骨质,已经融合的很好了,那么通过这个病例呢,也使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产品,充满了信心。”
不懈的坚持,又有了进展,前几天刘忠军代表收到了国家药监局关于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的回复。
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给我们回复短信,他们一定会积极的想办法,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这项科学研究,以及我们这个成果的转化。”
历时一年的呼吁,刘代表的建议得到不断推进,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多位代表委员也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 高炜:“我今年有一个提案呢,就是要解决大医院,长期滞留的病患问题,大部分是什么问题呢,一个是他们不相信基层医疗的水平,再一个呢,有些人是觉得,出院了以后,家里解决不了,他没法照顾,没有人照顾,你如果具备了出院的条件,你还是拒不出院的话,应该是医保拒付,或者说自费的比例要上去,也许会有一个导向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 杨金生:“中国式医改的总方针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健全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职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等,而这也正是医疗卫生领域从业者的工作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