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医路担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5年度优秀青年医师(临床药师)奖正式揭晓。他们以仁心仁术,成为患者值得托付的健康守护者;更以青春热忱,点亮了医学事业未来可期的希望之光。今天,我们为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
王冰炎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
来院时间:2020年
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的手术和康复治疗
工作中,遇到的最难忘的一件事
来自内蒙古的老郭,近日因频繁便血前来就医。当看到肠镜活检病理报告上的“癌”字,这个爽朗的北方汉子瞬间如坠深渊。作为他的主管医生,我第一次见到老郭时,他情绪低沉。我能感受到他那份消沉的背后,是对癌症的恐惧、对家庭的担忧,更是对未来的迷茫。
“我都准备好跟这病拼到底!”
入院后采集病史的过程中,我选择坐下来和老郭慢慢聊:我一边细致核对他的症状变化,一边把病情拆解得通俗易懂,从检查项目到治疗方案,每一步都清晰地讲给他听。术前检查的那几天,我常会借着查房的间隙,和他唠唠家乡的事、家里的近况。渐渐地,老郭脸上的焦躁少了,笑容多了起来。后来在病房走廊里,他老远看到我,就会笑着热情地喊一句“王大夫好!”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内蒙古汉子特有的率性和直爽、坚韧与勇敢。他坚定地告诉我:“王大夫,我想通了,不管多难,我都准备好跟这病拼到底!”

在查房
术前评估无异常,接下来就是“手术关”——肿瘤治疗中最关键的一步。老郭的直肠癌属于低位,虽然手术可以保留肛门功能,但术后可能会面临排便频繁、急迫等功能性症状。我把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向他说明,他却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神坚定:“王大夫,您放心!关关难过关关过。能够保留肛门我是幸运的,术后的功能康复我也有信心。”他掌心的温度与笃定的语气,让我心中满是触动。

为患者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
“王大夫您好,见字如晤...”
手术顺利实施,老郭康复出院,踏上了返回内蒙古的归途。出院前,我为他制定了详细的饮食恢复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反复叮嘱他按时复查。让我意外又暖心的是,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收到老郭寄来的信。每封信都写满数页纸,工整大气的字迹里,满是他康复进程的细致汇报:
王大夫您好,出院一月了,每日排便次数很多,出门有些不便,但我严格按照您的嘱托进行康复训练!
王大夫您好,出院三个月了,在您的指导下,目前排便频繁、急迫的症状已经明显改善!
王大夫您好,出院半年了,目前我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感谢您的悉心指导,祝愿您工作顺利!
王大夫您好,术后两年复查一切良好,感谢您为我带来重生,向北医三院的医生致敬!
每次收到老郭的来信,我都会静静坐下来,细细品读。在这个网络全覆盖、信息即时传递、AI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这一封封手写来信显得格外珍贵。我能感受到老郭伏案写信时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情感,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医生的信任,更是对生活的希望。见字如晤,字字铿锵。
如今,老郭已经恢复健康生活数年。他是我接诊的众多结直肠癌患者中普通的一位,但他的经历却让我明白:人文的光辉是照耀人类走出苦难的财富。正如特鲁多的那句经典名言:“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医者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给予患者心灵的慰藉和支持。因为,每一次的医患携手,都是对生命最美的赞歌。

参加消化道肿瘤义诊活动
从老郭身上,我更读懂了医患间“双向奔赴”的意义:医生多一分耐心与细致,患者便多一分信心与勇气;患者多一分信任与配合,医生也便多一分责任与动力。这份藏在手写来信里的温暖,更让我清晰感知到——治愈是目标,陪伴是力量,而信任则是医患之间最深沉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