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链接:http://tv.cctv.com/2016/03/14/VIDEEroMeJ9FTF1GuSuLzdRN160314.shtml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今天了焦点访谈两会特别报道,问计两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14项具体的主张,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和医改有关系。新医改以2009年3月17日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标志,还差三天就满7年了。新医改把“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做为近期目标,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长远目标。这些目标完成的怎么样呢?
关于医改,先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8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超过1000万;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从2010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40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类41项扩大到12类45项,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的全过程。对于这张医改成绩单,与会的代表、委员们怎么看呢?
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我觉得对于整个这一轮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在核心上来讲,保证制度建立健全,全民都享受到医疗保险,这是一件了不得的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于勇:“保基本,面对十几亿人口特别是农民,第一次享受了党中央国家的政策,也充分展示了我们国家政策的正确走向,和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医改是个复杂的工程,对老百姓而言,他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通过医改,能让看病更方便,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但是今年年初,一则白衣女子怒斥号贩子的视频,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也把医改推向了风口浪尖。
患者:“一个300块钱的号,他能向你要4500元,老百姓看个病挂个号,这么多钱,这么费劲。”
这个视频引起了人们对医改的诸多议论。在这次两会上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 郭乃硕:“医改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现在确实有很多瓶颈问题在束缚着我们,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却冷冷清清,这就是说明我们国家在医疗资源配置上还存在着供求矛盾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郭启勇:“如何去研究放大优良医疗资源,如何去让优良医疗资源能够快速成长,为更多的百姓服务,这大概是我们在医改里面下一步最主要的一件工作。”
看病难,其实有着突出的结构性特点。它主要是难在大医院,基层医院就不难。按照分级诊疗设计,本来80%的常见病应该在社区、在基层医院解决,塔尖上的大医院应该只管20%的疑难杂症。但现实情况却是掉了个儿,80%的常见病都涌向了大医院,那看病能不难吗?
全国政协委员孙铁英嗯:“他有对这个医疗质量,或者说医务人员不信任问题,他不信任就不去了,所以你要推行,要让分级诊疗要沉下去。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我认为,一个是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医生问题,医务人员问题,一个就是我们的质量问题。”
全科医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等服务。而合格的全科医生在基层的短缺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从2009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167万多,但主要流向了大医院、大城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增加的比例不到17%。
全国政协委员刘玉村:“主要还是待遇问题,英国的医生一半是专科医生在大医院工作,一半是全科医生在诊所工作,它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的全科医生挣的钱,比专科医生平均工资还高,我们国家倒过来了。我们国家就是在大的医院越有名的医院挣得越多,越到基层挣得越少,是这么一个梯度下来的,所以你要想留得住他,必须提高要想留得住他必须提高待遇。”
如何能让好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在安徽阜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取消,大大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在江苏省,他们对到基层工作的医生,在薪酬、住房和职称评定上,都有优惠政策,并且在制度安排上,他们明确要求,所有三级以上医院的医生要晋升高级职称,必须到基层医院工作一年。
全国人大代表王咏红:“那也是制度性的一个安排,我的县里的医生必须到乡镇,乡镇医生必须到村里,然后我市里的医院的大医生必须要到社区去坐诊,这样子就把我们的优质资源,好医生能够沉到了最基层。”
采访中,与会代表、委员对江苏的探索予以了肯定,同时也指出,要真正实现分级诊疗,还需要解决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郭启勇说:“这就涉及到医保支付体系,我是一套支付体系,还是几套支付体系。现在就是几套,这是第一个瓶颈,纵向整合的第一个瓶颈;第二个利益相关,病人留住了,我派人去了,这个钱谁来付,现在我们事业单位是层级式管理,区一级卫生院在区的人事局,市一级医院在市的人事局,我们在省级人事局,北京就更复杂了,这样的一个事业单位编制造成了,形成不了真正的纵向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陈仲强:“我觉得这个事借鉴(国外),有没有可能在这方面把它打破区域,大医院真正意义上医联体,它的社区还有诊所都是我的,当然管理机构或者政府把它委托给我管,我来管,我来运营,我来给他配制资源,给他配制医生,这样就会很好调整这个模式,考虑到成本,又考虑到在区域医生培养和管理问题,有没有可能问题解决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